返回

第246章 开门揖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46章 开门揖盗 (第2/3页)

应对机制的。

    无非是监国殿下正式“监国”,大家规规矩矩按部就班。

    小日子照过,不可能横生这么多枝节。

    然而,这套机制被老李家的子嗣自己给玩坏了。

    先是李泰复刻了一个“朱雀门之变”,接着李治又来一个“一鸣惊人”、“鸠占鹊巢”。

    老李家都自相残杀了,把原本秩序井然的朝廷政治整成了朝不保夕的阴谋政治。

    那就别怪外官们不讲武德了。

    而唐朝沿用前朝的“文武合一”制度,文臣和武将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甚至许多州县是军政一把抓的,这又让各个地方有了关起门来过小日子的武力基础。

    这也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滥觞,直到宋朝才算解决,不过这是后话。

    “总而言之,我不关心伤亡数字,必须打下潼关!一次不行,就来第二次!”

    李泰强横地说。

    绕路的时间成本和政治成本,都是他无法承受的。

    等到一路大撒买路财、来到长安城下时,只怕李治也已经动员起了南方的援军,要给他来个两面包夹芝士了。

    “魏王殿下!”

    执失思力觉得自己和主君就是鸡同鸭讲。

    “怎么?你也想效阿史那社尔故事,抛弃同袍,向北追随父皇而去?”

    李泰缓缓坐了回去,半笑不笑地看着麾下的大将。

    执失思力面色变幻,硬是把这口气咽下了。

    这时,传令匆忙来报,语气很是仓皇。

    “殿下……”

    “怎么又来一个不长眼的?”

    李泰很是恼怒,不耐烦地弹着桌案:

    “你说吧,什么事?”

    传令咽了口水,道:

    “联军的诸位藩王,各自领兵退去了!”

    执失思力眉头微微一挑,对此倒不是非常惊讶。

    现如今,政治能力再差的藩王也应该意识到,乱世将至,手里的兵才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

    本钱被李泰这么挥霍在潼关这个无底洞里,这谁遭得住啊?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不外乎如是。

    “朝廷下了最新的诏令,只要重新拥护朝廷,兄弟齐心北伐搭救父皇,既往不咎。”

    传令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魏王的脸色,怯懦地说:

    “即使是魏王殿下,只要放弃抵抗,也不削爵、不……”

    李泰气得当场又蹦了起来:

    “呵,他这是要以渭水为誓?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狗屁!”

    传令哆哆嗦嗦的,不敢说话。

    执失思力也皱起了眉头。

    “九郎那厮心机深沉得很!他隐忍这么多年,骗过了父皇,骗过了我,骗过了全天下人!

    “他就是楚庄王,一旦登临大宝,必定一鸣惊人!届时我等没有抵抗之力,与砧板上的鱼肉何异?皆要死于他手!”

    李泰暴跳如雷,艰难地大口喘气。

    他气李治不讲武德,出这种阴招来分化他的阵营。

    他更气他的庶出兄弟——那六条臭鱼烂虾——是真的愚不可及,朽木不可雕粪土不可圬般的愚不可及。

    他们整出这般大的动静,把天下祸害成这幅模样。

    说一句“对不起”,难道就一切清零了?

    不可能!

    李治那厮绝对是心里憋着坏!

    招安、架空、斩首,是搞政治的基本操作了。

    造反的兄弟们敢投降,李治就敢请兄弟们亲身体验这一条龙的服务。

    “曹爽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李明都看得如明镜似的,那些蠢货兄弟难道看不出来?”

    李泰生气地补上一句。

    李治扮猪吃虎、假仁假义,分化他的阵营,这本就够让他愤怒的了。

    一想到全天下、包括他李泰在内、只有一个人自始至终没有被李治欺骗——

    而那个人叫李明——

    就更让李泰气不打一处来。

    “诸藩王投降后是否会被李治秋后算账,那倒还没有个定数。”

    一旁的执失思力说着风凉话:

    “但是这仗再这么打下去,那是肯定玩儿完。”

    “你……?!”李泰感觉,自己额头的青筋几乎要顶开肥厚的脂肪层了。

    执失思力现在也不怵他了,语气略带嘲讽: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