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4章 监国就是看家,只是这个家有点特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204章 监国就是看家,只是这个家有点特殊 (第1/3页)

    太极殿鸦雀无声。

    群臣肃然。

    “监国”的意思就是看家,只是这个“家”有点特殊,是“国家”。

    皇帝外出时,谁监国,谁就是处理内政国事的实质一把手。

    其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

    因此,“监国”一词往往与另一个词搭配使用,那便是“太子”。

    除了太子,皇帝能放心把国家内政交到谁手里,哪怕只有短短几个月?

    除了太子,谁能有监国的这份权力和殊荣?

    所以,李世民陛下几乎是在向群臣明示了。

    翻译一下就是:

    “朕觉得李明这个小伙子不错,以后他来当你们的老大,谁赞成谁反对?”

    几乎没有人敢当面蹦出来,当这个跳梁小丑。

    就算铁杆明黑们也是如此。

    考虑到李明所展现的能力、以及在长安民间的巨大声量。

    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名字“永垂史册”,成为“螳臂当车”的同义词。

    更何况,李明这货心眼小,下手黑,谁也不想当面触他霉头。

    要反对,也得是在私底下使绊子,或者暗戳戳地做皇帝陛下的思想工作。

    我反对!……长孙无忌很想当一秒钟的英雄。

    和其他可以左右横跳的大臣不一样。

    长孙无忌和嫡子们的血缘关系注定了,他必须要和李明斗到底。

    加上之前他下手重了亿点,和李明之间产生了亿点小误会。

    比如包围立德殿、几乎把李明一刀剁了、差点把李明送给一个死人当儿子、试图让李明在第一次去辽东的路上遭遇“意外”,等等。

    实话实说,要不是优柔寡断的太子拦着,长孙无忌至少有两三次杀死李明的机会。

    如今风水轮流转,逼得长孙无忌不得不换位思考一番。

    如果他落在宽宏大量、绝不记仇的李明手里,有可能落得什么好下场么?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大概率先被封个无实权的三公,然后扣个造反的帽子,一脚踢去儋州,在路上不明不白地“暴病”而亡吧。

    “臣……”

    然而刚一开口,长孙无忌突然发现,自己很难在这个太极殿上公然反对。

    刚才他之所以敢挑头开除李明的职位。

    一是因为皇帝没表态;二是他错估了李明对群臣的魅惑力;三是钱荒结束,撸掉职位顺理成章。

    而现在,三个理由都没了。

    在大朝会上,当面和皇帝陛下、以及李明殿下顶牛,这份量,连他也得考虑考虑。

    没事,不着急。

    陛下现在还春秋鼎盛、身体壮健。

    时间一长,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尤其是在有玄武门传统的大唐。

    长孙无忌最后决定,暂避锋芒,姑且让李明先下一城。

    储君之位既没有正式官宣,李承乾仍是名义太子,而且就算官宣了,不到最后一刻也仍有变数。

    就算先让李明监国,又能如何了?

    而在其他人眼里,连头号明黑都哑火了,那他们就更没有做出头椽子的理由了。

    所以,在最初的一瞬间,太极殿陷入了令人难堪的寂静之中。

    在场所有人、不论立场,都在努力消化陛下此举的深意,思考自己接下来的方针。

    “臣等,遵旨~”

    房玄龄率先打破沉寂。

    十四奸党立刻集体跟进,山呼陛下英明。

    大势已成,十四子监国一事,就这么愉快地定了。

    对李明一党来说,这是里程碑式的胜利;而对明黑来说,李明实际监国以后,才是挑战他的最好时机。

    双方的拉锯仍在继续。

    “我持保留意见。”李明同学主动举手:

    “能不能推迟几个月,等我坐镇辽东处理完高句丽,再让我来监这个国……”

    “既然没人反对,那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陛下直接无视之,愉快地宣布退朝。

    群臣散去,唯有房玄龄还坐在原位。

    老房既没有动弹,也没有什么悄悄话要向二圣转达,只是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地板。

    “相公,您身体不适吗?”清场的宦官有些尴尬地候在房玄龄身边,赶也不是,不赶也不是。

    李明从小龙榻上蹦了下来,拍拍酸麻的腿,溜达到老师的身边。

    “相父,有什么锦囊妙计要传给寡人吗?”

    听得这一贯臭屁的语气,房玄龄这才如梦方醒,紧紧握住李明的双手,昏黄的老眼有光亮闪烁。

    去年种下的种子,没想到今年几乎瓜熟蒂落。

    老臣百感交集。

    “老师,学生恳请赐教。”李明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

    房玄龄嘴唇翕动,强忍着翻江倒海的感情,声音有些颤抖:

    “殿下英明神武,老臣没有别的能教您的了。

    “只是有一言,请殿下时刻牢记。

    “治大国如烹小鲜。”

    …………

    看着老臣步履蹒跚的背影,李明也不免有些感慨,又有点挠头。

    “呵,玄龄公看你还是很准的,对你的告诫与朕有异曲同工之妙。”全程旁观的李世民同学有些得意地说:

    “你就是太年轻气盛。若治理一城一池,这是优点,快刀斩乱麻。可治理一国,就必须更沉稳一些。”

    “不气盛那还叫年轻人吗?”

    李明回怼了一句,看见老爹慢慢握紧的拳头,一秒认怂:

    “我开玩笑的,我一定牢记父皇和老师的教诲,耐心谨慎。”

    李世民看着儿子四处躲闪的眼神,还是不够放心,千叮咛万嘱咐:

    “我出征的这段时日里,你就是我的大后方,千万要稳着点来。

    “别等我回来一看,大唐被你搞得狼烟四起,更别打仗打一半,后勤给我玩断了。”

    像极了把自己珍藏的手办借给邻居家小孩玩的老宅男。

    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