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三十六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三十六章 (第2/3页)

一起回来的。

    前去洛阳探望潘子他们的差事,被谭文彬拿到了。

    甭管城里还是乡下,普通人遇到这种事,都会下意识地找身边见过世面的人来出主意。

    毕竟,最坏的情况就是,人要是出了问题或者真没了,还得去和厂里谈赔偿,不能被唬住,更不能被蒙了。

    当谭文彬把自己亲爹也就是谭云龙的身份搬出来后,这个差事,就没人能和他抢了。

    从李维汉到潘子、雷子父母,都得万分感激他愿意走这一趟,帮忙趟这场浑水。

    李三江对谭文彬做着叮嘱。

    李追远上前,对李三江道:“太爷,我也要去。”

    李三江:“小远侯你也要去?”

    谭文彬:“我们老师的面子还是很大的,上次老师来我们家,那排场李大爷你也是看到的。”

    李三江:“有道理。”

    谭文彬:“润生也要去的。”

    李三江:“对,润生肯定是要去的,得有个体格好,能压阵的。”

    林书友:“李大爷,我也要去。”

    李三江:“友侯你去干嘛?”

    林书友挠了挠头,一时竟没编出来自己去了能干嘛。

    反倒是李三江摆手道:“他们都去了,你也一并去吧,你们以往都是一起出去的,都习惯了,也能多个照应。”

    林书友:“对对!”

    事不宜迟,刘姨提前开了午饭,把润生从渠上喊回来一起吃了饭后,众人坐进了小皮卡,准备去洛阳了。

    来送的李家亲戚不少,李追远扭头看向窗外,看见了太爷家二楼露台上站着的阿璃,以及阿璃身边的柳玉梅。

    林书友:“小远哥,不带小黑么?”

    李追远:“不带。”

    林书友“哦”了一声,前阵子每晚小远哥都会特意将小黑迁入道场,他还以为小远哥是准备将小黑带入下一浪,居然不是。

    那小远哥之前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单纯,让小黑盯着自己等人上课,当教导主任?

    谭文彬:“小远哥,还是不联系外队么?”

    李追远:“等他联络我们。”

    一路上,谭文彬和林书友会换着开车,人停车不停,对这种赶路方式,大家早已习惯,而且除了开车的那个人,其余人都会正常吃东西和睡觉,维系好自己的状态。

    到洛阳时,已是深夜,车子直接开到潘子他们所在的医院。

    林书友停车,谭文彬则先去找病房。

    等李追远他们上来时,谭文彬已经和护士台值夜班的护士聊起来了,看起来,聊得还挺投机。

    “小远哥,他们在这里。”

    谭文彬带路,进入一间病房,病房门口长椅上,有两个人互相靠着正在睡觉,他们应该是当地厂子安排过来的人。

    潘子、雷子和梁军,躺在同一间病房里,目前还处于昏迷状态中。

    中毒的不仅是他们,隔壁两个病房里还有病友。

    先前兴仁镇的厂子打电话通知村里时,他们自个儿也还不清楚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所以通知过来的讯息也不全面。

    参加这场合作会的厂子可真不少,天南海北的都有,基本每个厂都是由领导带队、中层管理组织,再选一些年轻员工,组个团过来。

    到了这里后,除了必要的参观、交流,其余时间都能自己安排。

    潘子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一群同样来参会的朋友,领导有领导的项目,他们这些年轻员工自然就凑一起耍。

    这么多人去外面下馆子,成本太高,他们这帮人就自己打平伙。

    厂里食堂可以拿些米面粮油,各自再整个各自家乡的特色菜,图个有趣热闹,直到……一位来自云南的年轻工友拿出了一袋菌子。

    这种东西,很多地方的人都吃不到,等下锅后,大家纷纷抢着要尝一尝,吃完后都得竖起大拇指夸一句真鲜美。

    然后,就都美美地躺下了。

    好在抢救及时,都已过了危险期。

    为了降低后遗症影响,李追远给潘子、雷子和梁军都施了针,再在他们被窝下面放了一张清心符。

    见者有份,李追远顺便去了另外两间病房,给他们也施了针留了符,在给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施针时,他还在昏迷中说着胡话:

    “没煮熟……再煮一会儿就好了。”

    做完这些后,谭文彬叫醒了外面长椅上的俩人,以家属的身份进行交涉,算是交接了这一阶段的浪花线索。

    做完这些,出医院时,已接近凌晨四点。

    天依旧是黑的,但医院对面店铺,却有好几家已经开门营业了,都是汤馆。

    李追远:“去吃饭吧。”

    有条件吃点好的,没人愿意去啃压缩饼干。

    选择一家走了进去,里头已经有客坐着了。

    洛阳的汤很有名,种类丰富,各具特色,撇开其本就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不谈,单论当下的美食,这碗汤,绝对绕不过去。

    汤馆普遍开门都比较早,有下了夜班过来的,也有要上早班的,还有特意起早,专门喜欢喝头汤的。

    一口大锅,里面的料肯定不能只煮一锅,但第一锅肯定滋味最浓。

    谭文彬和林书友去点菜,不一会儿,二人就端来了四碗肉汤、四份饼丝、四份丸子和四瓶海碧。

    李追远拿筷子在汤碗里搅了一下,碗里肉很多,而且铺了一层葱花香菜,看起来都让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