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4章 纪庆兰的猜测,赎罪的影响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34章 纪庆兰的猜测,赎罪的影响力 (第3/3页)

?”

    程开颜岔开话题,询问道。

    “红烧肉吧,好不容易宰你一顿。”

    经过一番闲聊,纪庆兰的态度缓和了一些,开玩笑道。

    “没事,随便吃。”

    程开颜笑着点头。

    “唉……”

    事实上纪庆兰也明白,那是程开颜和赵瑞雪之间的事情,轮不到自己来管。

    他们两个都是很不错的人,但偏偏结果不好,只能归咎于命运使然了。

    不一会儿,程开颜端着饭盒回来了。

    二人相对而坐。

    “恭喜啊,这两天新作品发布,我看学校里的同学们都在看你的作品。”

    纪庆兰咽下一口红烧肉,幸福的眯起了眼睛,随后开口道:“昨天夜里我们女生隔壁寝室都在连夜讨论蒋明正和曹雅南,还有曹含玉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尤其是这个结尾太让人惊艳了。”

    “嗯,那你呢,有看过没有,我这边还有一些样刊可以送你一本。”

    程开颜笑着点头,问道。

    这姑娘人挺活泼开朗,但家境其实并不好,在京城过得还是相对拮据的。

    “看完了,不过你能送一本的话也行。”

    “嗯,一会儿我拿给你几本,也分给杨梦珊张纯她们。”

    “好。”

    纪庆兰点头答应,只是说到这里,二人之间似乎没有话题,变得有些沉默。

    “那个……”

    纪庆兰有些犹豫的开口。

    “有什么事情可以直说,不要紧的。”

    程开颜温声道,他是真心把她当做朋友。

    “瑞雪最近有没有给你写信?”

    纪庆兰抬头看着他,沉声问道。

    “瑞雪?没有。”

    程开颜心中一疼,摇头道。

    “没有嘛?”

    纪庆兰瞳孔骤然一缩,有些恍惚失神,脸色凝重的说道:“我们这边也是,之前还经常给我们写信,最近半年一封信都没有。”

    “最近半年?”

    程开颜心中咯噔一下,也跟着陷入沉默。

    二人低头吃着午饭,饭后他带着纪庆兰回了办公室拿了四本《收获》给她。

    临分别前,程开颜忽然喊住纪庆兰:“赵瑞雪那边,我会寄几封信过去的,她应该没事,你不用太担心。”

    “好,谢谢。”

    听到程开颜的称呼,纪庆兰心中暗叹一声。

    “没事。”

    程开颜摇摇头,他心里明白,造成这一切后果的都是自己的任性。

    ……

    十一月五日。

    巴金老先生在上海文坛思想阵地的《文汇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赎罪,一部中国最成熟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评论。

    文章中这样说:“《赎罪》的伟大,在于它既是一个关于成长与错误的动人故事,也是一部关于叙事、记忆与真相的深邃元。

    程开颜没有给出廉价的救赎,而是通过其无情的结局,让读者与曹含玉一起,直面人类处境中最令人痛苦的真相:

    有些伤痕永远无法愈合,而文学,或许是我们面对这一深渊时,所能拥有的最勇敢、也最悲悯的回应。”

    此篇迅速引起了上海文学界的高度关注。

    一部最成熟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巴金老师对程开颜何等的盛赞,让不少文坛前辈愤愤不平。

    “不愧是大才子,赎罪我已经看过了,写的很好,尤其是结局的翻转,还有元的利用。”

    “呵呵,什么最成熟,问过的王蒙老师了吗?”

    有人赞同,也有人嗤之以鼻,一场文学界的舆论交锋在《文汇报》这个全国闻名的文学阵地上展开了讨论。

    从赎罪中的民国阶级与爱情的凄美故事,到关于民国时期淞沪会战国军将领的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再到对于曹含玉这个人全方位的批判和分析……

    十月八号。

    上海著名作家茹志鹃老师在《文学报》上,发表文章《如何正确看待《赎罪》中的曹含玉》:

    “我们不应止步于对她童年错误的愤怒,也不应简单地被她一生的忏悔所完全打动。

    她是一个集“罪犯”、“忏悔者”和“艺术家”于一身的复杂个体。

    从最开始的资产阶级大地主家,非黑即白,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到初步成长认识到自己错误,却胆怯不敢道歉。

    最后到晚年,通过来表达自己的幻想——蒋明正姐姐、自己与他们重逢的场景,幻想他们原本该有的幸福生活。

    虽然这只是她美丽的幻想,但这是她赎罪的唯一方式,也是她的美好向往。

    此时,年迈的曹含玉已经抛弃她陈旧的等级观念在精神境界升华了自己。

    很多人认为,她的赎罪毫无意义,永不可能完成,但正因为她知道自己的赎罪不可能完成,作为作家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的幸福在书中永存。

    至此赎罪其实已经完成。

    最后我想说她不是一个值得喜爱的人物,但她是一个值得深切同情和严肃思考的人物……”

    一时间这股从上海刮起了的风,逐渐席卷全国。

    同时关于新一期的《收获》上刊登了国内文坛有名大作家程开颜的新作《赎罪》这件事,也渐渐地扩散开来。

    全国各地的书店都能明显的感觉到平日里购买《收获》的人变多了,起码是平时的三倍,很多书店抢都抢不到一本《收获》。

    这些人大多是年轻人,知青,大学生,高中生等等。

    根据上海发行局汇报给收获的统计,短短一周内,收获的销量就已经来到了将近三十二万册。

    直接打破了全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发行记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