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3 (第2/3页)
三位皇子,以及无数闻讯赶来的百姓,和维护秩序的官兵,将整个港口堵得水泄不通。
随定国公出海打拼者众多,在这一刻都将诀别家人,踏上未知的路。
尽管如此,仍有人以未能获得一张船票而遗憾痛哭。
百官默然送行,无人配与岳凌搭话,三位皇子更是深知身上罪责,亦止步于岳凌几丈外,毕恭毕敬的躬身拱手。
岳凌环视周遭,人山人海的景象,也着实震撼人心。
待目光落在三位皇子身上,岳凌有如同看后辈的宽仁。
寄希望于今日的悠悠民心,能成为三人执政时,最终的考量。
“不必送了,待回京后,尔等需恪守本心,勤于政务,勿失信于陛下。”
三人齐声道:“谨遵先生教诲。”
待岳凌回身,正欲要登上板桥,乘船而行时,远处一队身着绛紫宫衣的宦官骑马奔来。
为首的掌印宦官高声喊着,“定国公且慢,陛下有旨!定国公且慢,陛下有旨!”
突如其来的宫内人,直接打破了这如同画卷的和谐。
而听闻“陛下有旨”四个字时,岳凌还是回过身来,最后一次拜倒迎旨。
却是膝盖稍弯,便被章印大太监陈矩拦下,道:“定国公不必跪接圣旨,其余人尽皆听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从码头,到滩涂,再到岸边石崖上,黑压压跪倒一片。
伴随着咸湿的海风,大太监展开黄澄澄的圣旨,尖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之,社稷之基,在德在功,在安民,在拓土。今有定国公岳凌,朕之股肱,国之干城。一生戎马,南平倭寇之乱,北定胡虏之患,内除奸佞,外御强敌,功耀日月,德配天地。尔之威望,非止于朝堂,更播于四海,孚于万民。今岸上相送之景,海上塞途之舟,即为明证。”
“朕与公,非惟君臣,实乃知己。然天下无不散之宴席,蛟龙又岂困于浅池?公志在四海,宏图远迈前人。朕心虽有万般不舍,亦不愿磨灭公之凌云之志。”
“今特此敕命:允公持大昌天子节钺,乘天子旌旗,所至海外诸国,视同朕亲临!凡日月之所照,沧溟之所至,诸番邦皆须以大昌天子之礼敬奉公之驾。公可代天宣化,册封诸王,拓我华夏之疆域,播我煌煌之文明。”
“另,朕若他日驾鹤乘云,而膝下三子皆不成器,不堪承继大统。公,当以天下苍生为念,以社稷安危为重,自海外而返,总摄朝政,取而代之!此非虚言,朕心昭昭,天地共鉴,百官万民,皆为凭证!”
“望公此去,帆樯稳渡,鲸波平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尔当昭华夏声威,永镇六合八荒!”
“钦此!”
圣旨读罢,码头上下一片死寂,只听得海风呼啸,海浪拍打着船身。
若说罪己诏是一位陛下最难颁布的圣旨,那这一篇更让所有人感到万分震撼。
岳凌出海,并非隆祐帝有意排挤,反而船只,物资,兵将都允他最好的,甚至临行前,将未来国祚都托付在他身上。
此怎一个“友”字可代?
岳凌手臂轻颤,双手接过圣旨,在万民的瞩目中,乘上宝船,扬起风帆。
“拔锚!”
……
“还在想岸上的事?”
楼船甲板上,林黛玉着了一身彩衣,挽着岳凌的手臂,随他一同看着近岸灯火,如今已只似繁星了。
岳凌叹了口气,道:“倒也没什么可想念的。路已经铺下去了,需要更多人来走,而不是我一人推动。”
“与其一人违抗大势,不如成为恶龙,让所有人忌惮行事,不得不走光明大道。”
林黛玉颔首,“夫君能想清楚便好,我们都在你身后支持着你。今日是姊妹们的婚事,便也不要让她们等久了吧?”
岳凌乘坐的这艘楼船,最是不同。
甲板上到处是府里的亲卫在值守,而楼上,无论廊檐还是窗台尽皆是贴满了红花。
每一层都是按照如同府邸制式,兼有正房、厢房、卧房、茶室,相互隔绝,而内外相通。
岳凌可以从这个楼船上走到任意的一处安歇。
五楼的正堂,是岳凌与林黛玉的居所,而这一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