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波斯王复国的期望 (第3/3页)
年向大唐遣使朝贺,献上象牙、宝石等贡品,还特意提及要派贵族子弟来长安学习兵法,以稳固王权。”
“另一份是臣记录的《天竺风物志》,详细记载了天竺的地理、气候与物产,供殿下参考。”
李承乾接过文书,翻看片刻,眼中满是赞许:“玄策,你以非凡胆识借兵平乱,巧用奇谋破敌,又助女王稳定天竺,为大唐开拓西南商路,这份功绩,足以载入史册。传孤令,赏王玄策黄金百两、锦缎千匹,升为朝散大夫,仍掌西域通商事务。”
“另准天竺女王派子弟入长安学习之请,由国子监安排食宿,传授兵法典章。”
“谢殿下恩典!”
王玄策躬身谢恩,眼中泛起泪光,十年的奔波与坚守,终究得到了最好的认可。
待王玄策退下后,李承乾对身旁的内侍文忠道:“宣波斯王伊嗣埃三世入殿。”
不多时,伊嗣埃三世身着波斯王室锦袍,在内侍的指引下走入殿中。
他双手攥着腰间的王室印玺,指节泛白,脚步虽稳,眼底却藏着难掩的期待。
他早已在心中盘算,若大唐愿助波斯复国,哪怕只是收回部分故土,他也愿以萨珊全族为质,永随大唐。
行至殿中,伊嗣埃三世郑重躬身行礼:“波斯萨珊王室伊嗣埃,拜见大唐太子殿下。”
李承乾并未起身,只是微微抬手,语气平淡得听不出情绪:“免礼。一路从天竺来,辛苦你了。”
这简单的回应,让伊嗣埃三世心头微微一沉,却还是强压着忐忑,抬头望向宝座上的李承乾,声音带着几分急切:“殿下,臣久闻大唐威加四海,连阿拉伯都已臣服。”
“昔日波斯为阿拉伯所灭,王室流亡异域,若不是王中郎护持,早已覆灭。今日臣归唐,愿以萨珊王室所有,换大唐一丝助力——哪怕只是为波斯留存复国的希望,臣此生必以大唐马首是瞻!”
李承乾目光扫过他,指尖轻轻敲击着宝座扶手,语气依旧平淡:“伊嗣埃陛下,大唐庇护你,是念及你流亡不易。至于波斯旧事……阿拉伯既已向大唐称臣,西域需以安稳为重,不宜再生事端。”
这话如一盆冷水,浇得伊嗣埃三世浑身发凉。
他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见李承乾抬手打断:“孤已命人在城西备好宅邸,你与王室成员可安心居住,日常用度由鸿胪寺供给。”
寥寥数语,没有提及复国,没有承诺助力,只字片语间全是安稳居住的安排。
伊嗣埃三世望着李承乾平静无波的脸,忽然明白,大唐庇护他,不过是彰显天朝上国的气度,并非真的想为波斯出头。
他眼中的期待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掩饰的失望,连握着印玺的手,都微微垂了下去。
“……臣,谢殿下恩典。”伊嗣埃三世的声音低了几分,再没了方才的急切,只剩下掩饰不住的落寞。
李承乾似乎并未察觉他的情绪,又淡淡补充了一句:“往后在长安,若有需求,可遣人告知鸿胪寺,不必亲自入宫。”
说罢,便对内侍道,“送波斯回去吧。”
伊嗣埃三世躬身行礼,转身走出殿外。暖阁的炭火依旧炽热,却暖不了他冰凉的心。
他曾以为长安是波斯王室的希望,如今才知,这里不过是他另一个流亡的居所。
待伊嗣埃三世离开后,长孙无忌才轻声问道:“殿下,这般对波斯王,会不会显得太过冷淡?”
李承乾端微微摇头:“冷淡?大唐若许了波斯复国的承诺,便是要与阿拉伯再生嫌隙。如今阿拉伯刚称臣,西域局势初定,暂不须再生祸端。”
说完,微微一顿,又道:“现在还不到时候。”
伊嗣埃三世是很好的棋子,但大唐现在没必要发动远征。
等到吐蕃那边彻底安定下来,大唐更加富裕繁荣,有足够的财力跟军力之时,才是远征阿拉伯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