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给李世民最后的荣光 (第2/3页)
也能在府中安稳度日?”
“他对宗室,更是留了三分情面,毕竟还要靠宗室镇住地方,不至于对自己兄弟下手。”
李泰急道:“可留三分情面,也架不住我在长安碍眼啊!”
“他如今威加四海,连阿拉伯都称臣,朝中全是他的人,我留在长安,万一哪天他想起当年的事……”
柴令武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所以你不能留在长安。”
“但也绝不能去西域,更不能提‘入军效力’的话,太子最看重西域,苏定方的安西军是他的心头肉,你去了,不是自投罗网?他若猜忌你‘染指兵权’,反倒麻烦。”
李泰愣住了:“那我能去哪?江南?当年我就想去,可一直未有音讯……”
柴令武摇头,走到案前,铺开一张大唐舆图,指尖指向东南沿海一带,“你看这里,如今太子新政,最看重的除了西域商路,就是东南海域。去年他派船队下南洋,带回了香料、象牙,还在泉州、明州设了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
“今年又下令疏浚江南运河,要把东南的粮食、丝绸通过海路运到北方,这东南一带,正是用人的时候。”
柴令武顿了顿,眼神亮了几分:“你是宗室亲王,若主动请旨去东南,比如安南或越州,帮着打理市舶司、安抚沿海部族,太子必定乐意。”
“一来,你远离了长安这是非地,他放心。二来,东南是新开拓的地界,需要宗室镇场,你去了,既能避开猜忌,又能有实职可做,不比在长安当个闲王强?”
李泰盯着舆图上的东南海域,眉头仍皱着:“可我不懂海事,也从没管过贸易,去了能做什么?万一办砸了,岂不是更糟?”
柴令武解释道:“你不用懂海事,也不用管具体贸易。”
“市舶司有专门的官员管通商,你去了,只需要以亲王身份坐镇,协调地方官与海商的关系,安抚沿海的畲族、越族部落。”
“这些年你在长安闲居,读了不少史书,处理部族关系的道理,总比那些只会算账的官员懂。”
“再说,东南远离中枢,太子不会事事盯着你,你在那里,既能安身,也能为自己攒点功绩,将来就算他登基,也不会亏待你。”
他看着李泰仍有犹豫,又补充道:“你想想,如今西域已定,承乾下一步必定要拓海疆,东南是他的‘新财源’,你去帮他稳住这块地方,他感激你还来不及,怎会再找你麻烦?”
“反观留在长安,你天天在他眼皮子底下,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也难免有人在他面前说闲话,到时候反而凶险。”
李泰沉默良久,指尖轻轻点在舆图上的安南都护府,眼中渐渐有了光芒。
他想起去年听说长安西市的胡商因西域商路畅通赚得盆满钵满,东南海路若真能兴盛,自己去了,说不定真能有一番作为,而不是在长安浑浑噩噩度日。
“可……太子会答应吗?”李泰仍有疑虑。
柴令武肯定道:“他会答应。你主动请旨去东南,既显露出‘无争权之心’,又能帮他分忧,他没有理由拒绝。”
“再说了,陛下也会帮你,毕竟”
柴令武没有多说,但李泰明白。
父皇不想让太子杀弟,远离长安是最好的选择。
只要父皇还活着,太子就不会轻易动手。
当然,最主要的是,他跟稚奴,在如今的太子眼里,不过蝼蚁。
相比之下,杀弟的名声更为重要。
窗外的秋风渐渐平息,夕阳透过窗纸,给舆图上的东南海域镀上一层暖光。
李泰望着那片陌生的地域,忽然觉得,这或许是他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他抬起头,看向柴令武,眼中的惶然散去,多了几分坚定:“季阳,就按你说的办。”
柴令武松了口气,端起凉透的茶杯:“这就对了。”
“魏王,咱们当年争不过承乾,不是输在智谋,是输在他比咱们更懂天下大势。”
“如今他要拓海疆,你顺着他的路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