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国战! (第2/3页)
“可……大唐的火器太过厉害。”使者低声道:“贵国的骑兵虽勇,却连像样的甲胄都挡不住火铳子弹,我们的远征军即便来了,又能如何?”
“所以才要建堡垒,要学破火器之法!”松赞干布立刻接话:“吐蕃已悬赏千金求破敌之策,若贵国派工匠来,与我们的智者一同研究,总能找到抵挡之法。”
“堡垒用夯土混合铜砂建造,厚达丈余,不信大唐的火炮能轰开!只要能守住葱岭防线,拖到大唐粮草不济,他们自然会退兵。”
他凑近使者,声音压得更低:“使者大人,这不是帮吐蕃,是帮贵国自己。吐蕃与阿拉伯,唇亡齿寒。我们挡住大唐的南翼,你们守住西翼,才能让大唐太子不敢轻举妄动。”
“否则,等他腾出手来,别说中亚,连红海商路都可能被大唐水师骚扰,您觉得,哈里发陛下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吗?”
阿拉伯使者沉默了。
松赞干布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中最深的顾虑。
哈里发虽对出兵犹豫,但对商路的重视远超一切。若能借吐蕃之力牵制大唐,保住中亚税收,哪怕投入些兵力,也是值得的。可之前的惨败犹在眼前,数万铁骑倒在火铳下的景象,让他不敢轻易承诺。
“赞普殿下的提议……确有道理。”使者终于开口,语气松动:“但如此重大的决策,我无权做主。需立刻派快马回巴格达,将您的提议与利害关系禀报哈里发陛下,请他定夺。”
顿了顿,继续补充道,“我会在信中写明,吐蕃愿提供向导、粮草与堡垒选址,只求贵国派远征军协防葱岭,共享商路之利。”
松赞干布眼中闪过一丝满意:“这便够了。使者大人,时间不多了,大唐的军队已在河西集结,春耕结束后便可能出兵。请告诉哈里发陛下,吐蕃的诚意,藏在雪域的每一寸土地里。而大唐的威胁,离贵国的商路,只有一步之遥。”
使者躬身行礼:“我会尽快启程。愿真主保佑我们,能挡住大唐的火器。”
偏厅的门关上,松赞干布望着使者离去的背影,缓缓松了口气。
他知道,阿拉伯不会轻易派出重兵,但只要他们愿意请示哈里发,就意味着有了一线希望。
至少,在大唐的兵锋到来前,他已为吐蕃争取到了喘息的时间,也为这场必败的博弈,多添了一枚不确定的棋子。
窗外的春阳正好,照在逻些城的屋顶上,却驱不散松赞干布心头的阴霾。
他清楚,阿拉伯的援兵或许会来,或许不会,但无论如何,雪域的命运,终将在刀光与火器的轰鸣中,迎来最终的裁决。
而他能做的,唯有等待,等待远方巴格达的回音,也等待大唐铁骑踏过雪山的那一天。
初夏,巴格达的哈里发宫殿里,正午的阳光透过琉璃窗,在波斯地毯上投下斑斓的光斑。
哈里发欧麦尔端坐于狮皮宝座,手中捏着吐蕃使者送来的密信,信纸边缘因长途跋涉而磨损,却清晰写着“愿为向导,共筑堡垒,协防葱岭”的承诺。阶下的大臣们神色各异,一场关乎中亚命运的争论正在展开。
“愿真主庇佑您,尊贵的哈里发!”财政大臣阿卜杜拉率先躬身,声音带着虔诚的恳切。
“去年怛罗斯的硝烟尚未散尽,三万忠诚的信士倒在大唐火器之下,哈立德将军蒙尘,国库的精铁如沙漠的晨露般消耗。”
“若再派远征军,恐动摇真主赐予我们的根基!我们已为正道流了太多血,恳请陛下三思!”
军事大臣哈米德按剑上前,铠甲上的银钉在阳光下闪耀如星:“愿真主照亮您的决断,受真主选中的君主!阿卜杜拉大人只见粮草消耗,却忘了商路是真主赐予阿拉伯的生命线!”
“河中地区的绿洲、波斯故地的税利,若被大唐夺走,我们将沦为沙漠中的乞丐!”
“吐蕃愿做向导,愿献牧场养马,这是真主的馈赠,有他们在南线牵制,我们才能在葱岭筑起屏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