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征战吐蕃 (第2/3页)
”
赵节则忧心后勤:“诸公,打仗需耗粮草。西域苦寒,粮草转运不易,若只是威慑,不如从长计议……”
大臣们各执一词,或主和,或主威,或谈经济,或论后勤,唯独没人提及“开战”二字。
李承乾静静听着,目光在舆图上的吐蕃疆域划过。
那里雪山连绵,牧场辽阔,既是大唐西南的屏障,也是悬在安西头顶的利剑。
新政四年,轻徭薄赋,粮仓盈满,火器工坊年产火铳数千、火炮数十门,国力早已非昔日可比。
执政朝堂四年,可以说李承乾已经完全掌控了朝堂权力,差的一步就是登临大宝了。
然在李承乾看来,却少了一份“定鼎天下”的军功威望。
这场吐蕃与阿拉伯的暗盟,于危机中,恰藏着一个契机。
“诸位说得都有道理。”
李承乾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让喧闹的书房瞬间安静:“分化、利诱、威慑,皆是良策。可……”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众人:“若吐蕃铁了心与阿拉伯结盟呢?若他们得了铁器、战马,开春便袭扰安西呢?被动防御,终究是防不胜防。”
长孙无忌一愣,随即道:“殿下顾虑的是,但吐蕃与大唐有和亲之谊,赞普未必敢撕破脸。”
李承乾轻笑一声:“和亲之谊?”
“当利益足够大,情谊不过是薄纸。当年陛下送文成公主入吐蕃,是盼唐蕃永好,可吐蕃的骑兵,何曾真正远离过安西边境?”
他看向杜荷,语气带着一丝引导:“杜荷,安西军镇现有火器几何?若真要开战,胜算几何?”
杜荷精神一振,朗声回道:“回殿下!安西现有火炮八十门,火铳一千二百支,精兵一万一千,皆是百战之师!吐蕃骑兵虽悍勇,却不善攻城,更不懂破火器之法。若真开战,我军凭城固守,再以轻骑袭扰其粮道,胜算七成以上!”
“七成胜算……”李承乾沉吟,目光落在房玄龄身上:“房相,若开战,粮草能支撑多久?”
房玄龄心中一紧,连忙道:“殿下,国库虽丰,却不可轻启战端!西域粮草转运耗费巨大,若战事迁延,恐影响新政……”
“迁延?”李承乾打断他,语气陡然坚定,“若真要打,便速战速决!以火炮轰其堡垒,以火铳破其骑兵,一战打痛吐蕃,让他们十年不敢南顾!何况,吐蕃的牧场、铜矿,若能归入大唐版图,长远来看,岂是粮草耗费可比?”
这话一出,书房内鸦雀无声。
大臣们都听出了弦外之音,太子殿下要的,不是被动防御,而是主动出击!
杜荷最先反应过来,眼中闪过兴奋:“殿下英明!吐蕃与阿拉伯私通,本就是谋逆之举!我大唐国力鼎盛,正该扬威雪域,一举荡平隐患!我愿领兵出征,誓破逻些城!”
虽说杜荷跟随太子走了玄武门,但他本身来说功绩不太够。
新政的功绩是不错,但不显得明显。
若能取得辉煌战功,那就完全不同了。
当然,这不是说他能为主帅,但只要跟着去,镀金一层就很好了。
魏征急道:“殿下三思!文成公主尚在吐蕃,开战恐伤其性命!且主动伐蕃,恐遭非议……”
李承乾语气沉稳:“文成公主有一千东宫护卫,安全无虞。”
“至于非议?吐蕃勾结外敌,威胁安西,大唐出兵平乱,名正言顺!新政四年,百姓安居,国库充盈,正是扬国威、固疆土之时!若连一个吐蕃都不敢打,何以谈‘教化万国’?何以让万国真正臣服?”
长孙无忌看着李承乾眼中的光芒,忽然明白过来。
太子殿下要的不是简单的破局,是一场奠定威望的战功!
他躬身道:“殿下远见,老臣不及。若真要开战,当先下旨斥责吐蕃‘私通阿拉伯,背弃盟约’,再以安西军为主力,调朔方、陇右之兵策应,确保万无一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