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章)封禅立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章)封禅立碑 (第3/3页)

“以前我年龄小,不懂。现在父皇希望我和表哥竞争,你说老师应该怎么办?”

    蒋不疑低头:“既然是陛下的想法,那就应该实现。”

    刘据:“那你来帮我。”

    蒋不疑低头:“老师,学生愿意,只是武侯大人那边。”

    刘据:“等一个机会。”

    车队抵达铁路边,大家再次回到火车上后。

    霍海在蒋不疑过来安排这一节车厢乘务的时候询问:“太子给你安排了什么职务?”

    蒋不疑愣了一下,思索了一下,才开口:“海哥……”

    霍海打断:“工作的时候称职务,爵位也行。”

    蒋不疑:“武侯大人,太子给安排了京兆尹和太子府詹事。”

    霍海点头:“那太子的班底就是,石德是太子少师,主内,你是詹事加京兆尹,主外。”

    蒋不疑低头不语。

    霍海:“你去做吧。”

    蒋不疑低声:“武侯大人,如果我……岂不是不忠?”

    霍海:“没有让你不忠,没有让你干任何事情,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蒋不疑很清楚,既然霍海都知道太子的安排了,肯定也知道陛下让太子和他竞争的事情。

    “可是,武侯大人!”

    霍海:“去吧,车夫的事情想好了吗?”

    蒋不疑点头:“四年前我遇到了一个铁路家庭的小孩,看到这个小孩,就想起了当初的自己。”

    “这个小孩叫做答,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孩,他父母都是修建铁路的工人,但是因为一次意外,结果都没了。”

    “他被项绪大人安排在长安读书,给了他一大笔抚恤金,但有人盯上了这比抚恤金,当初项绪大人让我照看一下,我才认识了这个孩子。”

    “如今这个孩子已经十八岁了。”

    霍海:“答,没有姓氏?”

    蒋不疑摆头。

    霍海:“哪儿人?”

    蒋不疑:“扬州。”

    霍海:“那就姓吴吧,吴答。”

    “从长安调过来。”

    蒋不疑惊讶:“大人,您……不回去了?”

    霍海:“多新鲜,如果我回去的话,换车夫干嘛。”

    蒋不疑思索:“可是,如今局势一天一个样,您要是不回长安,可就不是上一次在南国那番光景了,未来……”

    蒋不疑想要说的是,在自己的帮助下,太子可就把长安的一切都抓在自己手里了。

    霍海:“当年我带你走的时候,项绪也是那么说的。”

    “我倒希望你能努力点,帮太子把长安打造的铁板一块,最好是完全把我忘掉。”

    ……

    火车最终来到了泰山脚下,并没有去千乘。

    刘彻准备封禅后,再去千乘看一看,看一看那些去往北美的船,去往澳岛的船,去往天竺甚至更远的地方探索航线的船。

    不过,现在的任务是登泰山封禅。

    这一次,封禅有两个环节。

    一个是封禅祭天,一个是祭祀大地。

    祭天用好消息,祭地用人头。

    祭天要口诵祭天文,祭地要立信德碑。

    所有人从火车下来,乘坐马车,从宽大的沥青马路往泰山走。

    在以前刘彻的计划中,本来是应该十月过年的时候祭天,刚刚入冬,冷的有限。

    而现在,是大年三十。

    冷的恐怖。

    泰山上还有厚厚的积雪。

    当然,上去的道路修建了石阶梯,石阶梯是打扫干净的。

    如果有必要,明天可以铺上地毯都行。

    车队往前走着。

    大山里突然传来了:“万岁!”

    “万岁!”

    群马皆惊。

    霍海一溜烟就骑着马来到了刘彻行驾前,笑嘿嘿:“山呼万岁,山呼万岁!”

    刘彻:“朕从在显微镜里看到洋葱细胞的时候,就不相信长生了。”

    霍海愣了一下。

    刘彻:“那么小个玩意儿,能坚持十天半个月不坏就算是本事,就算所谓新陈代谢,人这辈子能换多少个细胞?倘若人是铁板一块,骨头就是骨头,肉就是肉,朕还真信了长生。”

    “你在泰山里安排了多少人,居然喊得这么大的声儿?一会儿雪崩把你埋了。”

    霍海比出三根手指:“臣发誓,绝不是我安排的。”

    刘彻点头:“明白了,罗烈安排的。”

    “赶路吧。”

    到了泰山脚下,刘彻直接把东昏县抓来的县令,陈留太守,当地十七个豪族,几百颗人头,祭了大地。

    刘彻提前写好的碑文,也是雕刻了出来,立在泰山脚下。

    大概意思就是,经济乃是经天纬地救济民生,谁要有胆子贪,也要有命花才行。

    依靠政策,从中攫取利益的人有多少,朝廷一清二楚,眼下时代发展,朝廷也要慢慢的查,慢慢的处理。

    但那为了利益丧心病狂,居然把好处独吞的,有取死之道。

    未来出现这种情况,必须严打。

    任何吃到好处的人,休想过上好日子。

    发配澳岛放牛挖矿!连累三代人不许回大汉!

    就算三代后回来,户口本上也要记录五代!

    刘彻这个碑文摆在那儿就俩意思。

    你贪过分了马上就要死。

    你要是贪得不过分,朝廷也不是不管你,不是不管你,而是按部就班的查。

    你小子贪了也没用,查到了就给你没收,就属于朝廷了。

    你确定要用自己和后代的最基础的当汉民的权利,去帮朝廷赚钱?

    你要是有这个想法,那你尽管去,朝廷给你三代流放五代刺青记录你的丰功伟绩。

    这个事情,其实早八百年就已经确定好了要做了。

    霍海一直在发展经济,但一直在疯狂的展现商人有钱之后会有多坏,官员如果变贪婪是有多厉害。

    资本会异化靠近的一切这也不是乱说的,刘彻这些年仔细的观察过,各行各业,各种位置各种环节,就没有不挨的。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人的自控能力不足的问题。

    有些人明知道这事儿做不得,但就是抱着侥幸心理。

    所以,这事情必须重罚。

    罚轻了没用。

    但,这一切都是徒劳,因为这样的人是杀不光的。

    就好像市场上的小偷是除不尽的一样。

    所以,刘彻要把这个事情在泰山封禅祭天这么重要的仪式上摆出来,就是要表明态度。

    除非天下再有什么大变故,否则后面的皇帝肯定是要记得这个事情的。

    做完了这个事情,刘彻才登山。

    和之前计划的一样,刘据去了山下的泰山行宫守着。

    霍海在周围提点刑狱视察。

    刘彻则是带着霍炎,登山。

    不过不同的是,骠骑将军作为安保,一路作陪。

    所以,刘彻带着自己的养子,还有自己的外孙,一起登山封禅了。

    上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他们说了什么,都没人知道。

    只有司马迁跟着,跟的还很远,只能勉强知道他们想让自己知道的对话。

    对话也不多,全是刘彻关照霍炎累不累啊,霍去病关照刘彻累不累啊,这样的话语。

    一直到封禅结束。

    这一路花的时间不少。

    等刘彻下山的时候,在那堆脑袋旁边,又跪了两个。

    是霍海去提点刑狱刚抓的。

    刘彻:“算你们赶上了,本来你们没资格青史留名的,现在够遗臭万年了。”

    “砍了。”

    霍海这才:“陛下,一路走来,天下虽然气象万千,百姓生活富足,但还是有一些地方的人被贪官污吏所困顿,生活贫困不似大汉子民。”

    “大汉朝廷是大汉所有子民的朝廷,哪怕一个贪官,朝廷也要查举,以示效尤。”

    “如今臣为御使大夫,希望能请旨提点天下刑狱,监察天下民生,为泰山封禅献礼,为百姓请命。”

    刘彻也只能答应:“去吧。”

    这一去,谁都没想到会那么久。

    司马相如,太能活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