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嘉德万年(二) (第3/3页)
话完福建外臣,气氛已经步入正轨。
“陛下!”
“太常少卿臣绰昧死上告!新秦太守拓跋思恭、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广州节度使刘崇龟相继薨天。三位忠臣的后事未闻声音,请催办!另,两帅一守的人选不可拖延。嗣薛王知柔个性俭约,明达敏捷,仕历台阁地方,为宗室之冠。臣荐为粤帅。”
“义武军表请处存长子为留后,然而河朔习俗,只赵、魏、燕而已。义武,我在河北之耳目,安得父死子继?请以处直为帅。”
后两者是圣人在张惠身上流连忘返期间抵达的哀告。
目前李知柔出镇广州已是确定,推荐他的人很多,圣人也没意见。
为难的是义武军。
义武是安史之乱的遗留。首任节度使是安禄山部将、奚人张孝忠,反正后坚守臣节,为人称颂。其子张茂昭继位后,先是和成德干了一场几乎杀掉王承宗,随后又举族入朝。
此后义武一直由中央派帅。
这次王处存病逝,义武要求“行河朔故事”,以其子郜为帅,就很恼火。
元和以后,除了燕赵魏,是不许父死子继的。刘稹曾经和部下想炮制,被八镇讨伐。昭义军吓坏了,连忙下克上——“大将郭谊、王协、董可武等杀刘稹于酒席,悉取刘氏子在襁褓者二十余并从子若干杀之。复诛衙将张谷等十一人,并夷十一人之族,军中不附者皆屠。”
这就完了?不。
战后——“诏发刘从谏之尸,在潞州暴尸三日后,令石雄置场剁碎。”
刘从谏之妻、刘稹之母裴氏因为对武夫们的妻子发布反动言论——“各与汝夫文字,勿忘先公拔擢,莫背恩,走投国家。”也被处以大辟。
态度可见一斑。
所以,元和以后中原型、财源型、边疆型藩镇为什么几乎没人敢搞父死子继?
讨伐事小,因为圣人不一定打得赢你。可一旦战事不顺,武夫们感受到了压力,内部大乱斗、衙军火拼、节度使被灭族就要提上日程了。不绝对,但大概率,很有可能。
还是那句话,这种事,你不敢赌,不敢相信部下的忠诚。
这也是赵昶父子火速自杀、王彦章之辈带着张惠跑路的根本原因。
所以,义武军这事,真挺糟心。
他们这么做,显然也是不拿圣人当根葱。也有破了戒的原因。巢乱以后,诸葛仲方、赵匡凝、王师范、王珂,已有四个节度使非法继位了。再答应义武,无异火上浇油。
圣人不想同意。
王处存是忠臣,理应受到优待,但不等于我要满足你儿子的一切要求。也别说什么不让王郜继位就是辜负,你就该造反。因为这本就不在政治明暗规则内。不让你儿子继位也不叫辜负。赵匡凝这几个是没办法。现在有了一定实力,肯定不能让这个风气扩大化,得踩刹车。
圣人看重的人选是王处直。
让他接任,既符合游戏玩法,也对得起王处存的尽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圣人怀疑义武军这么做是李克用在背后支持——王郜的弟弟王邺娶了沙陀女为妻。
有这层关系在,对于李克用,王郜的上位显然比其他王氏子、比王处存的兄弟们可靠。
而反过来,对于李某,王处直则是最好的。后世此人专制义武军二十余年,在梁晋之间长期保持半独立,能是个被拿捏的?不能就对了。我操控不了,你也操控不了。
自己少这么一个不少,但李克用失去这个家门口的盟党,性质就不一样了。
不过,这会不会惹得李克用不爽?
想到这,圣人对李绰的提议表示认可,但他语气犹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