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七十八章 早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百七十八章 早朝 (第3/3页)

  首辅!内阁首辅!几乎就相当于大魏的丞相,这个投机者,这个在旧朝末期给杨溥打杂的人,今日竟一步登天,站在了文官集团的巅峰!怎能不让人眼红心热?

    “臣--!臣李仁--”就算早已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但巨大的狂喜仍瞬间冲垮了李仁的理智防线,他猛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带着哭腔:“叩谢陛下天恩!陛下知遇之恩,臣万死难报!臣必当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隆恩于万一!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看着这一幕,目瞪口呆。

    说句实话,大魏--不对,前魏百年国史,不是没出现过唯唯诺诺混日子的首辅,但无论再怎么说,像李仁这样,初登首辅之位就毫无读书人气节卑躬屈膝表忠心的。

    那还真是头一个。

    怎么,顾怀作为新帝登基,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原本作为制衡皇权存在的内阁?内阁首辅都在朝堂上旗帜鲜明地朝着新帝下跪,那其余阁老...朝堂百官...

    然而顾怀却显然不打算探询一下百官繁杂的心思,他的目光甚至并未在李仁身上过多停留,就转向武将班列。

    那里,李易一身素色军服,身姿挺拔如松,眉宇间那道疤痕在殿内光线下显得格外深刻,眼神沉静,不卑不亢。

    “李易。”

    “末将在!”李易跨步出列,甲叶微响,抱拳躬身。

    卿坐镇中京,隔绝草原,如国之砥柱,功在社稷,”顾怀的声音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度,“晋尔为镇军将军,加太子少保,仍总督中京道及北境边务,提督军务,节制诸军,拱卫北疆。”

    镇军将军不是大魏武职的终点,但“总督中京道及北境边务,提督军务,节制诸军”的权柄,已然是北境军方,不,应该是大魏军方的首位人物,这既是对李易沉稳持重、坐镇国门能力的最大肯定,也在向百官昭示,草原的威胁远未解除,而龙椅上的新帝也从未把覆灭辽国当成北方战事的结束。

    “末将李易,谢陛下隆恩!必当恪尽职守,保境安民,不负圣望!”

    接下来便是一众追随顾怀北伐的将领,升官的升官,晋爵的晋爵,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应该算是新朝的“从龙之臣”,因为北境军功集团才是毫无保留地拥戴着顾怀,是顾怀掌控兵权、震慑四方的基石,顾怀登上帝位,这每一次封赏,都在强化着北境军功集团在朝堂上的分量。

    顾怀的目光又落到文官队列中的沈拓身上。

    这位御史,严格来说和顾怀的交集并不多,甚至于可以说,在当初京城保卫战落幕后,沈拓写出那份《顺民伐辽安国疏》之前,他在朝堂上甚至都不怎么引人注意,所以无论是谁都没想到居然会是他首倡北伐,从此掀开了魏辽国战的新篇章--而在那之后,这位御史素以刚直闻名,在朝中也算清流中坚,杨溥更是将他视为未来朝堂里不可或缺的官员,一番培养,便能是顾怀登基之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朝堂中坚人才。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沈拓。”

    “臣在!”沈拓应声出列。

    “晋卿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风宪,肃纲纪,朕望卿持身以正,秉公执法,为百官之镜,肃清吏治,以正朝纲。”

    “臣沈拓,领旨谢恩!必不负陛下重托,以风骨报国,以赤心谏君!”

    这道任命,让不少清流官员精神一振,眼中燃起希望--新帝登基,并未一味任用私人,仍看重风宪清流,或许...新朝吏治可期?

    封赏并未结束,原兵部尚书周廷玉加太子少傅,入阁参赞机务,兵部侍郎任彬擢升兵部尚书,原河北幕府司法署署长邬弘方提刑部左侍郎,原河北幕府农政署署长郑功任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入阁...一道道旨意,将新朝的权力格局清晰地雕琢出来,玄黑龙袍下的顾怀,沉默而精准地落子。

    幕府并入朝廷的进程,终于随着顾怀登上帝位而完成,而一众追随顾怀已久的臣子,也终于可以在朝堂上大展拳脚--最难得的是,顾怀在安置亲信、分润权力的同时,并没有一味信任亲近之人,反而是对一些素来清廉、政务能力出众的旧朝老臣也颇为器重,这倒是让许多担忧新帝年轻,会不会将整个朝堂大换血的官员们暗松了一口气。

    总算,总算是没出当年迁都时那样的事来...如今在场的人可有不少还记得,这位新帝当初提起屠刀时,到底有多可怕。

    一份份旨意就这样展开又念完,最后,当又一份旨意就此展开,沐恩猛地一愣,然后就下意识地看向了龙椅上的顾怀。

    “不要看朕,”顾怀淡淡地说,“念。”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