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七十一章 新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百七十一章 新政 (第2/3页)

部分情况下枢密院开会都需要翻译在旁的时候,耶律文能用短短几个月就掌握一口流利的汉话,甚至还能带上大魏读书人惯用的抑扬顿挫,也难怪他能在辽国朝廷尸体上重建的枢密院内一路高升了。

    而他的话语一出,也在右侧的辽籍官员中顿时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有人皱眉,有人垂目,更有人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

    “欺瞒?” 左侧一位掌管刑名律令的幕府老吏,须发皆白,闻言冷哼一声,毫不客气地接口,“耶律参议此言差矣!隐匿田产,抗拒新政,岂止是欺瞒?此乃藐视王法,动摇国本!依《定北新律》,主犯当斩!家产充公!族中男丁流徙三千里!如此重典高悬,尚敢阳奉阴违,非严刑峻法不足以震慑宵小!下官以为,当立派锦衣卫缇骑,分赴各逾期州县,锁拿主官及地方豪酋,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他声音洪亮,带着魏人官吏特有的强硬,目光灼灼,逼视着对面的辽籍同僚。

    “大人此言,恐失之操切!” 右侧立刻站起一个年轻气盛的辽人管理,此刻脸色因激动而微微涨红,顾不得尊卑,在翻译的帮助下朗声道,“北地初定,人心未附,尤以旧族势力盘根错节。若一味以杀伐立威,只会迫其铤而走险,与溃兵山匪合流,祸乱地方!松山堡戍军哗变,殷鉴不远!下官以为,当以怀柔分化为主,对率先纳册、足额缴税之良善大族,可表为‘顺义之家’,赐匾额,减赋税,树为楷模!对心存观望者,则派干员宣谕新政,陈说利害,晓以大义!只对冥顽不灵、公然抗拒者,方可施以雷霆手段!如此刚柔并济,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晓以大义?”老吏嗤之以鼻,花白的眉毛扬起,语带嘲讽,“萧大人,你口中的‘大义’,是魏法还是辽俗?对那些视祖产如命、视汉官如仇的旧族谈大义?无异于对牛弹琴!新政之基,首在破其旧制,夺其特权!怀柔?只会让其心存侥幸,以为我中枢软弱可欺!唯有刀锋染血,令其胆寒,新政方能落地生根!卢公!”

    他转向卢何,拱手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请卢公速下决断!”

    “大人!”年轻辽官也急了,声音拔高,“辽东女真,虽经整编,其部族首领仍居辽阳,手握旧部,心怀怨望!若北境再生大乱,焉知其不会趁势而起,与草原耶律崇呼应?届时两面受敌,我枢密院何以自处?定北府新立之基业,岂不危如累卵?”

    “女真?不过一群丧家之犬,仰我鼻息!女真各部均有质子在定北府为质,其部众散入各军,形同囚徒!何惧之有?萧大人,你处处为辽地旧族开脱,又提及女真之患,莫非...”

    “你...!”

    “够了!”

    一声低沉而沙哑的断喝,如同惊雷,骤然在剑拔弩张的议政堂炸响,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仿佛从黄泉深处透出的疲惫威压,瞬间压下了所有的争执。

    卢何不知何时已挺直了那枯瘦的脊背,深陷的眼窝里,那两点幽光如同即将燃尽的炭火,却爆发出令人心悸的寒芒,缓缓扫过争执的双方。他枯槁的手指紧握着扶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身体微微前倾,如同一头虽老迈却依旧能择人而噬的孤狼。

    “吵什么?” 他的声音带着剧烈喘息后的破碎感,“吵,就能把田亩从地底下吵出来?就能把隐匿的丁口吵到衙门画押?”

    他猛地一阵呛咳,旁边侍从慌忙递上参汤,被他一把推开,他死死盯着年轻辽官,又缓缓转向幕府老吏,那目光沉重如铅,压得两人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去。

    “怀柔...分化...” 卢何喘息稍定,目光落在年轻辽官身上,“你...可知那些‘良善大族’,此刻家中地窖里,埋着多少刀枪弓弩?可知他们送往草原的信使,昨夜刚过沐水?”

    年轻辽官脸色剧变,嘴唇翕动,却发不出声音。

    卢何的目光又转向老吏,更冷,更锐:“严刑...峻法...杀!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杀得...辽境处处烽烟!然后呢?靠你周大人...带着你那几卷《魏律》,去草原上剿灭耶律崇?还是指望辽东那些‘囚徒’女真,替大魏去平叛?”

    他每问一句,气息便急促一分,脸上的死灰色更重一层,唯有眼神亮得骇人。

    “这里不是江南,也不是北境!这里的土地,喝的是血!认的是刀!新政要立,旧制必破!这血...躲不开!但这刀怎么落?落在谁头上?得有章法!”

    他喘息着,胸膛剧烈起伏,目光再次投向那巨大的舆图,手指艰难地抬起,指向中京道松山府一带那刺目的赭石色标记。

    “松山...为何乱得最凶?” 卢何的声音低了下来,“旧辽萧氏、述律氏...几大后族根基所在!世代联姻,盘踞州郡,田连阡陌,奴仆如云!编户齐民,一体纳粮,就是要掘他们的根!” 他手指猛地一划,移向舆图上京道北部,“这里...水草丰美,原属契丹八部核心牧场!如今收归牧监,断了多少部族酋首的命脉?他们,岂能不反?岂能不藏?”

    堂内一片死寂,唯有卢何沉重的喘息和炭火偶尔的噼啪声。

    “所以杀,要杀准!”卢何眼中寒芒凝聚,“周大人,着你刑曹,会同锦衣卫镇抚司,即刻拟出名录!松山萧氏、述律氏嫡系三族,上京道北部拒不纳册的三大部族酋首,及其核心党羽!查实罪证,锁拿其直系亲眷为质!传檄地方:十日内,主犯自缚请罪,缴清隐匿田亩丁口,可免三族之诛!逾时...或再敢串联作乱者--” 他深吸一口气,“斩!三族之内,男丁戍边,女眷没官!家产尽数充为军资、抚民之用!其田土、牧场、奴仆...就地分予无地辽民及安置之汉户!”

    冷酷的裁决如同寒风刮过,堂下众人无不凛然,年轻辽官脸色苍白如纸,身体微微摇晃,老吏也敛去了方才的咄咄逼人,肃然领命:“下官遵命!”

    “至于耶律参议,”卢何的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耶律文,带着一种深沉的审视,“怀柔,也非虚言,着户曹,即刻拟‘顺义之家’条陈!凡率先足额纳册缴税之大族、部族,无论汉辽,皆赐匾额,家主授‘乡绅’名衔,准其子弟优先参与行省吏员考选!所减赋税额度...从那些被抄没的家产里出!告诉他们,跟着新政走,不会吃亏!跟着旧族殉葬,只有...族灭家亡!”

    堂下一片哗然。

    倒不是因为卢何这拉一部分打一部分的政策,而是他把这件事交给了辽国旧廷的官员去做,要知道这怀柔一事,可以操作的空间实在太大了,谁是顺民谁是叛党,几乎可以一言而决,如果上任的是个汉官,那么辽境就注定要掀起腥风血雨;而如果是旧廷官员...就意味着如今坐镇辽境的枢密院主使卢何,在这件事上的态度是偏向于安抚更多。

    好多人要逃过脖子上刀落下来的命运了。

    堂间气氛肉眼可见地随着这件事议定好了起来,耶律文深吸一口气,表示自己必会秉公持正,不负重托,他身后的辽籍官员们,脸色也明显松弛下来,眼神中重新燃起一丝参与感与微妙的希冀--这“怀柔”的权柄,便是他们在这新朝立足、乃至攫取利益的阶梯。

    然而,卢何的目光并未在耶律文身上停留,那深陷的眼窝如同两口吸纳了太多阴霾的枯井,缓缓扫过舆图上那些颜色深浅不一的赭石标记--松山、大定府北部、上京道边陲...这些地方,是旧族盘踞的巢穴,是溃兵啸聚的山林,更是汉辽底层在战火与盘剥下,积怨如干柴、一点即燃的炼狱核心,新政的根基“编户齐民、一体纳粮”在这里寸步难行,并非仅仅因为旧族的阻挠,更深层的是那百年厮杀沉淀在血脉里的敌意与隔阂。

    “新政之基,在编户齐民,一体纳粮。此令不行,则税赋无着,军资民食皆为空谈,遑论抚民安境?”卢何说,“然而欲行此令,必先安民!欲安民,必先消融汉辽之间那堵看不见、却厚逾城墙的冰壁!”

    他的手指重重戳在舆图上叛乱最炽烈的松山标记上:“看看这里!看看大定北!啸聚山林的,是匪?是兵?更是活不下去的辽民、失了田地的汉户!他们拿起刀,不是为了给耶律崇尽忠,是为了给家里人抢一**命的粮!汉辽之分,敌国之别,在刀兵相向时,是壁垒;在重建家园、挣命求活时,便是勒死所有人的绞索!”

    堂内死寂,连炭火的噼啪声都显得惊心动魄,先前主张严刑的老吏,嘴唇翕动,终究默然,卢何的话语,撕开了叛乱那层“复国”的冠冕外衣,露出了底下赤裸裸、血淋淋的生存困境与人性的本能--求生。

    “枢密院告示贴满街巷,强推汉文官话,设立官学蒙学,此乃百年之计,非朝夕可成,”卢何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左侧的汉官,又缓缓移向右边的辽官,最终落回舆图,“眼下,当务之急,是要给那些被裹挟、被饥饿和绝望逼到墙角的边民,一条看得见、摸得着、能让他们把刀换成锄头的活路!一条能让他们觉得,跟着大魏新政走,比跟着山里的匪首、比守着祖坟哭嚎更有奔头的活路!”

    他喘息着,停顿了片刻,压下喉头翻涌的腥甜,目光最终定格在掌管军需、屯田事务的汉官主事身上:“张主事,户曹清点出的无主荒地、逆产田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