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第3/3页)
的人,就来到这个国王的面前说,说我这次的法会我要发心杀羊,希望国王能够恩准我。那这个摩揭陀国国王就说,说你这个杀羊这是有罪业,会让你痛苦,你真的决定要杀羊吗。婆罗门说不对,我的老师说我前生是升天的,在天上享受天福,为什么到天上去呢?因为我前生的前生是杀羊的,我因为杀羊的因缘而升天的,我的婆罗门老师是用神通看出来,所以我希望能够继续享受天福,我今生要继续杀羊,来累积这个天的这个善业。
这个摩揭陀国国王听了以后就很疑惑,杀羊是要堕落,这是一个罪业,怎么升天呢?他就把这件事情禀告佛陀,佛陀说,说他前生的升天,并不是他前生的前生杀羊,是他在过去生曾经有一份的善业,这个善业在前生的时候释放出来,让他升天了,他前生的前生杀羊的因缘,这个业力还在,如果他今生继续的杀羊,他来生就要堕落,这个业就成熟了。
这个外道的神通叫天眼通,他知道说你前生到天上去,但是他不知道为什么,他有时候解释错误。但是圣人如果是有天眼通,他叫天眼明,他会知道你为什么因缘升天。这有差别,天眼明,这个明就是智慧,他这个神通当中他不会起邪见。所以我们不能随便请人家有神通的人解释事情,他有时候解释错误,那就产生邪见了。像这个婆罗门种姓就是这样,他老师也的确有神通,看到他的前生是升天,也看到他的前生前生是杀羊,但是这样的一种两个因缘的和合的解释,就解释说因为杀羊而升天,那使令他今生继续想杀羊。这是因为你在造业跟得果报的时间是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讲「异时而熟」,就是你造业的时候跟得果报的时间,有很大的变数,很大的差异。
(二)异类而熟:就是你的性质有差异,你造的因地的杀盗淫妄的业,这个因通三性,果为无记,造业的时候,它有善业、恶业,这个业性就是有招感性,但是果报,它是无记的。你不能够说这个人身体多病这是一个罪业,不能这样讲,这个多病它没有招感性,它是一个果报,是个无记。有些人因为多病而奋发向上,有些人因为多病而自甘堕落,这个不可乐的果报,它是无记的,果报体不能讲是善恶的,它是在得果报,就是没有善性,没有恶性。所以在性质上也有差异,因地是有三性,果报是无记性,所以在成熟的过程当中呢,它也经过了性质的转变,异类而熟。
(三)变异而熟:就是这个数量会改变,可能你在因地的时候只是造了一个微小的罪业,但是你内心当中「数数现行,都无惭愧;见是功德,深生好乐」,你虽然在因地只是造了一个微小的罪业,但是你内心当中以坚固的邪见,无惭无愧,会使令这个微小的罪业,转成广大的痛苦的果报,因为你无惭无愧;反过来,就算你过去曾经以上品的烦恼造了重大的罪业,内心真实的忏悔,它也会折损你的罪业的势力,得果报的时候可能重报轻受,让你简单的病痛一下,就过去了。所以说呢,这个业种子转成果报,这个当中的数量也会产生一种变异的情况,有可能会从小转成多,也可能从多转成小,看你是不是有惭愧心来决定,所以说呢,数量上也有差异。
唯识学在解释这个第八识在成熟业种子的时候,它因为有三种的差异——有时间的差异、有性质的差异、有数量的差异,所以安立一个异字,就是因跟果有三种差异,所以叫异熟识。那么异熟识呢,它在把业种子转成果报的时候呢,我们应该有一个观念,就是这个时候,第八识的明了性对这个自己所变现的果报,它是不带名言的,它没有任何感受的:阿赖耶识把地狱的刀山油锅变现出来,它不感到痛苦。阿赖耶识,第八识异熟识,把这个诸天的果报变现出来,它也不感到快乐,它不带名言,那个明了的心识对这个果报体,它没有一个很粗显的一种名言的概念,这个时候,是我们在变现果报的最微细的第一个能变。
再看第二个能变:二者第七,名思量识。
先解释这个思量的功能,就是我们心识有第二层的功能,叫思量。这个思量就是说,这个明了心识它对于所缘的境界,能够做很深入的观察和思惟,非常深入。这个意思就是说第八识的异熟识,它本身是受熏的,就是它会刹那刹那变化,你造了善业来熏这个第八识,第八识的功能转成一种善的功能;你造了罪业来熏第八识,第八识变成一个罪业的功能,它是刹那刹那变化。
但是这个第七意识,它去观察第八识的明了心识的时候,因为第八识比它微细,它以为哎呀,这个第八识它那个明了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我的本来面目,它就认为第八识的明了心识,是恒常住、不变异、有主宰性的我。你看第八识能够把天变出来,第八识也能够把地狱变出来,你看它多有自在力。但它不知道,第八识能够变现万法,不是它第八识决定的,是它的业力决定的——引满能招业力牵,第八识得果报是由业力牵引它的,不是你第八识要去哪里就去哪里。当然第七意识误会了,它去恒审思量第八识的明了性,然后执取以为自我。
就是在我们变现果报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刚开始第八识变现果报的时候,第八识没有一个概念说,哦,我在受果报,还没有这个概念,没有这样的名言。但到了思量以后,它就捏造一个我相、法相,就是谁到地狱去了,我到地狱去了,我来受用这个地狱的果报,就是能受用的我,所受用的法。这样的名言概念出现,是在第七意识就出现,思量识,它捏造一个我相、法相,不过这个时候的我相、法相,是非常微细的,非常微细,真正的,我们现在能够感觉出来的是:
三者前六——总名了别境识。
第三能变的了别境识,就是它有一个了别六尘境界的心识,真正安立一个粗显的我相、法相,就是前六识。我们可以这样讲,我们整个心识当中,不管是因地的造作业力,是前六识;不管是果报的受用,也是前六识;我们真正在受用果报,有它快乐的感受,痛苦的感受,安立种种的名言,也还都是前六识。因为第七意识的这个我相、法相的安立是非常微细的,俱生的我相、法相,这个了别境识是我们一般能够理解,能够感觉出来的,这个是一个比较粗显的我相、法相。
所以说呢,这个一切法的我相、法相,基本上是由这三个心识变现出来,就是一个异熟的心识,一个思量的心识,一个是了别的心识,这三个心识的相互的作用,就把这个一切法变现出来了。
在唯识学上说,这个异熟识叫做因缘变,它完全是业力,第八识它本身不带名言,它就是完全…它只是如实的把含藏在它心中的善恶的业力释放出来,善业变成可乐果报,恶业变成痛苦果报,叫因缘变。
第七的思量跟前六的了别叫做分别变,这个时候它开始分别,对于它第八识所变现的果报开始分别,产生微细的我相、法相,乃至于粗显的我相、法相,那完全是第七识跟前六识的功能,这叫分别变。
我们对于我们宿世所变现的果报加以受用,加以分别,是这样子来的,这个就是我们的现前一念心识,这现前一念心识就是三个心识:异熟心识、思量心识、了别心识。后面呢,天亲菩萨对这三个心识有详细的、深入的说明它的内涵,这个地方大家有没有问题?
【学员提问】:请问主任,那个就是说,第七识和前六识,完全没有因缘变吗?
【师父答疑】:因缘变,它必须要能够有藏,它要保存业力的功能,前七识不能够去保存业力,它本身不能释放业力,因为它根本没办法保存业力。它只能够就于第八识所变现的果报加以分别,它本身不能释放业力,不行的,它本身没有藏的功能,藏的功能主要是第八识。第八识,它那个微细的心识啊…我们一个概念第八识不造业,第八识永远保持无记,前六识你起颠倒,去造杀盗淫妄,第八识它那个明了心识不表示意见,你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创造广大的功德,第八识它也不表示意见,它不参与的,它只是如实的把你所造的业全部把它保存起来,然后到了适当的因缘释放出来。所以第八识叫根本识,根本识它不造业的,所以造业是前七识在造业;但是前七识本身不能保存业力,这个业力是由第八识的异熟来保存的,它是这样子的。
【学员提问】:那个第八识在哪里?
【师父答疑】:第八识是:浩浩三藏不可穷,你现在看到的就是第八识,全部,你眼睛所接触到的色法,你耳朵所听到的声音,都是第八识,「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第八识它转过来就是真如了,真如佛性了,真如佛性有多大,第八识就有多大。但是,当然第八识是在迷,我们安立作第八识,就是你看到的根身、器界、山河大地,你心中所想到的一切事情,你眼睛所看到的一切事情,全部都是第八识,没有第八识你不能受用一切法,能变现、所变现,都是第八识。
所以万法唯识,这一切法都是心,都是心识,当然主要是第八识,我们自己活在自己的第八识所变现的万法当中,我们受用我们第八识的万法,你现在受用的,你眼睛受用的色法,是第八识变现的;你耳朵所听到声音,也是第八识,第八识的相分,这个我们会说明,第八识的相分也是第八识的一部分。
我们先休息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