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里贝罗的方式 (第2/3页)
在的“暴发户”正以两球的优势领先他执教的米兰城,但帕帕乔利依然不认为里贝罗的选择是正确的。
毕竟这个赛季才刚刚开始,此时一场比赛的胜负,并不会对赛季最终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就算泰恩在今天这场比赛中取得胜利,也不能说明他们就能赢得整个赛季。
在内心感慨之后,帕帕乔利已经做出了决断:
反正已经落后两球,以米兰城的进攻火力,就算全力进攻也很难在继续丢球之前扳平比分。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换成我们擅长的比赛方式,就防守反击。
就算这场比赛输定了,也不能再丢球了。最后从这个死亡之组出线时,每一个净胜球都要精打细算,能少丢一个球,到时候说不定出线的几率就会大增。
况且……万一我们还能在比赛剩下的时间里,用反击进球呢?
※※※
“……观众朋友们,如果不看此时的比分,你一定以为比赛才刚刚开始,米兰城并没有丢球。但实际上米兰城已经丢了两个球……比赛又回到了米兰城球迷们熟悉的样子:米兰城在收缩防守,而米兰城的对手则在狂轰滥炸。
“我完全理解帕帕乔利为什么要这么做。毕竟输两个球总比输三个球、四个球更好。这场比赛帕帕乔利就是带着防守的心态来的,他没有在进攻上做出充分准备,所以只能接受输球的结果……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际结果考虑,帕帕乔利的做法都没问题。只是想一想,堂堂意大利的顶级豪门,面对一支首次参加欧冠的新军,却只能被动挨打,无法还手……我觉得就算是熟悉球队这套战术风格的米兰城球迷们,看见这样的场面,恐怕也会腹诽几句的……
“当然要说责任全都在主教练帕帕乔利身上,也有失公平,毕竟本赛季球队失去了重要的进攻球员米格尔·里贝罗,这导致球队的进攻实力受影响严重。不知道各位米兰城球迷们,看见半场比赛已经完成两次助攻的里贝罗,心里是什么想法……”
先别管米兰城的球迷们心里怎么想,听见解说员这么说的时候,电视机前的莱昂内尔·拉坦齐奥反正非常不爽。
不只是因为他的球队两球落后,而他却只能坐在家里当个观众。
更是因为直到这个时候,解说员还在提那个已经离队的“叛徒”里贝罗。
说什么因为里贝罗的离开,导致米兰城进攻大受影响……
怎么不说里贝罗走了之后,我来了呢?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觉得我不能弥补里贝罗离开,对球队进攻所造成的损失呗……
他知道自己的表现还不够有说服力。
毕竟他加盟米兰城之后也只进了一个球。
现在大家都忘不了里贝罗,只是因为他有三年的印象加分,而自己则刚来这里,还需要时间证明自己。
可他坚信自己在米兰城的未来一定比里贝罗光明,自己在足球上所能取得的成就,也一定要比里贝罗更高。
因为身高一米八八的里贝罗在场上完全是靠他的速度和身体力量优势来强行突破,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如果没有的话,他的冲击力就要打折扣。
而自己则不同,身高不高,仅有一米七的他身形脚下非常灵活。面对意大利足坛常见的各种密集防守,他更有优势。
里贝罗的踢法吃身体,脚下小技术相对粗糙。一旦受伤,身体爆发力下降,缺乏技术的短板就会成为限制他上限的致命要素。
自己靠的是技术和灵活的节奏,很明显,这种踢法更具可持续性,未来的成长空间和上限也更高。
关于这一点,有个证据:
虽然他加盟球队之后数据并不好看,只有一个进球和一次助攻,但主教练帕帕乔利却坚持把他放在首发阵容中。
这充分说明了主教练对他有多看好。
他所要做的就是拼尽全力证明主教练没有看错人。
这场比赛是没办法了,但他会努力让自己在双方下一回合相遇时复出。
对于米兰城来说,那场比赛将会成为复仇之战。
而他将是最锋利的那把复仇之刃!
※※※
其实拉坦齐奥对里贝罗的分析还是有几分道理的,以里贝罗的技术特点来看,相比较拉坦齐奥的话,他确实不擅长在密集防守中闪转腾挪,带球突破。
身高一米八八的他重心太高了,比起一米七的拉坦齐奥,他每一个动作做起来都好像有些延迟似的。
虽然每一个动作的延迟都不高,可是这些延迟加起来,最终呈现的效果就是里贝罗的过人不够潇洒飘逸,看起来有些僵硬机械。
和拉坦齐奥比起来,里贝罗真可以算得上是生锈的铁皮人。
可是拉坦齐奥忽略了一点,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点:
如果里贝罗真的像他所认为的那样,面对密集防守就无计可施,那他上赛季是怎么在米兰城打进十七个球,还有七次助攻的?
还是说整个意大利就米兰城这一支擅长防守的球队?
所以实际情况或许应该是这样的——米格尔·里贝罗在面对密集防守的时候,表现确实没有拉坦齐奥那么潇洒飘逸,却并不代表他就只能两手一摊,一筹莫展。
他有他的方法,有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