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宣国的退让 (第2/3页)
是能守住,也在两可之间。
秦军退了,不代表万事大吉。
许德勇等人在互相看过之后,都发出了一声叹息,为接下来如何写奏折之事开始烦恼。
有再高的水平,这一次丢了这么大一块地盘,打了这么多的败仗,也不是用一些修饰的语言就可以遮掩过去的。
好在许德勇为官多年,又官至兵部尚书,在昌都的人脉那是没的说。
他在给皇上写完了奏折之后,又分别给其它大臣们写了密信。内容就一个,如果自己出了事情,那以后谁带兵很可能就会是自己这般的下场。
没有祈求,上来就是摆明厉害。
一副,为了你们自己好,这一回也不能袖手旁观的意思。
不然,打了败仗就会被重惩,信不信以后就没有敢带兵的将军了?
不得不说,许德勇这样的文官,带兵能力不怎么样,战场指挥的水平更是稀松、可是说到把握人心,那都拥有着一流的水平。
奏折很快就送到了昌都城。
皇宫,宣明宗一怒之下,把龙案都给掀翻在了地上。
这个高海宝,让他大失所望呀。
亏得自己还把宝押在他的身上,想着靠他能够力挽狂澜。
可你就算是打不过秦军,也要把他们那一往无前的气势给压下去吧。
好嘛,前后不超过十天时间,就来了一场大败,损兵达到了七成,还把阳郡给丢了,让不知道多少的豪绅落入贾平安之手。
呃...
这是他们活该,宣明宗心中是一点也不心疼。
豪绅之祸,你以为别人看不到吗?
宣明宗当然清楚,就是这些地方上的毒瘤,分走了大部分的皇权。
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当地百姓只知豪绅姓什么,根本不知道皇上姓什么。
一些政策到了这里的时候,也要全凭这些豪绅做主。
有利他们的,他们就会执行。
无利的,直接就给你扔到了一旁,你能奈何?
就算你派人去查,他们也有的是借口,比如说正在按着新政策在做准备。
又比如说,他们穷呀。想要改变,麻烦朝廷先拨付了足够的钱粮再说。
平时地方的收入大头都被你们给分走了,现在还想要钱,想屁吃呢吧。
这个问题,不仅是在宣国存在,其它国家亦然。
唯有大夏的情况稍好一些,不是说那里没有豪绅,而是几大豪绅与皇族的关系都很好,他们的利益多是捆绑在了一起,这才让他们面对困境的时候,可以更好的一条心,轻易不会崩溃而已。
只是知道又如何?
你敢动豪绅,就是在自掘坟墓呀。
宣明宗就很羡慕贾平安,敢于大刀阔斧、敢于从根源处下手,丝毫不怕这样做会带来的恶果。
初时,压力和阻力会很大,可真把事情做成了,那以后皇令就是天,就没有人在敢违抗,没有人敢质疑和阳奉阴讳了。
想想,如果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团结在一起,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一声令下,就是众人齐心,那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但也就羡慕罢了,还只能是在心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