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7章 美国的致命危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37章 美国的致命危机 (第3/3页)

何故泄露至网络。“魏之路委员会”首席律师立即发表严正声明,指控卡尔森“收买证人,构陷民意象征”,并威胁以“诽谤及煽动仇恨”罪名起诉。卡尔森的个人社交媒体被“魏老三守护者”攻陷,污言秽语和死亡威胁充斥私信。

    报社迫于压力,将卡尔森调离时政部,发配去报道宠物选美。那个收了钱的包工头,在“热心网友”的人肉搜索和上门“拜访”后,矢口否认说过任何话,并声称自己“无比崇敬魏先生”。

    在一次闭门筹款会上,瑞格斯对金主们哀叹:“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候选人,而是一个…一个被千万人供奉起来的神像!你质疑他,就等于质疑那些信徒的信仰本身!他们不是在保卫一个叫魏老三的人,他们是在保卫自己内心构建的那个完美的‘良心象征’!这仗没法打!”】

    “民意……民意……”大卫·米勒念叨着这个单词,都没有察觉外面的天已经开始蒙蒙亮了。

    他现在明白张潮的意图了——即使是自诩“三权分立”“自由民主”的美国社会,再健全的法律也无法阻挡民意的力量。

    无论这股力量是由理性驱动的,还是由狂热驱动的。

    当美国一次次以这些诱人的口号、标签,颠覆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同时,美国自己的内部也在累积这样的情绪。

    等到这种累积到达了临界点——就像所描述的那样,被「Wei Laosan」点燃、引爆以后,同样会冲击着美国的秩序。

    说到底,制度也好,法律也罢,都是人群意志的最大公约数。

    当人群意志改变的时候,制度、法律都无法真正约束人们的行为。

    美国现行的基本政治框架是内战结束以后确立的,到今天已经快150年了。那时候的美国人口是3100万,而今天是3亿。

    不仅仅是数量增长了10倍,人口的结构也与150年前大相径庭——传统的白人社会不仅规模缩减,而且趋向瓦解;

    即使亚伯拉罕·林肯和他的同僚们如何高瞻远瞩,也不可能在3100万人口的社会基数上,制定出适应3亿人的制度框架。

    过去可以成立的种种政治逻辑,正在一点点被颠覆——何况是12年后?

    大卫·米勒终于不得不承认,张潮用一篇极尽荒诞的,成功对美国的未来进行了预言——这种预言的“准确性”不在于十几年后是不是真会有个非法移民稀里糊涂地当上加州州长,而在于它点出了美国繁荣外表下最致命的危机。

    到这个危机爆发的时候,比非法移民当州长更荒谬的事情都会发生——至于什么荒谬的事?大卫·米勒暂时没有具体的想象,但他觉得大概和《辛普森一家》里的那些政治讽刺差不多吧。

    而接下来,张潮为「Wei Laosan」设计的竞选策略也证实了这点——

    【选举进入白热化。“魏之路委员会”深知魏老三无法、也不应露面。他们策划了竞选史上最匪夷所思的“活动”——“魏老三的沉默行军:聆听内心的惊雷”。

    数万支持者聚集在洛杉矶市的中央公园。没有讲台,没有音乐,没有口号。

    组织者——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牧师——用低沉的声音引导:“让我们静默。在这静默中,感受魏先生那夜的勇气。聆听我们内心被压迫的‘咯咯’声……”

    全场陷入长达15分钟的绝对寂静。只有风声和远处城市的嗡鸣。

    静默结束,牧师高呼:“这静默,是积蓄的力量!这无声,是惊雷的前奏!WEI IS THE WAY!”

    人群爆发出压抑已久的、震耳欲聋的呼喊:“WEI IS THE WAY! Freedom…dom… GOOD!”声浪直冲云霄。

    社交媒体上这段视频被疯狂转发:

    “震撼!魏老三虽未现身,其精神力量已统帅千军!”

    “沉默是最有力的宣言!‘魏式竞选’颠覆传统政治秀!”

    “在喧嚣的选举中,唯有魏老三的‘无声’,让我们听到了内心的良知!”

    而权威民调显示,魏老三的支持率在“沉默行军”后奇迹般再攀升5个百分点,得到超过60%的选民支持,大幅领先所有对手。政治分析师惊呼:“加州的政治图谱已被彻底改写!”……】

    身在广州的梁丹丹放下,对朱妍玲道:“「魏老三」赢定了……但我不知道张潮怎么给他收场?要知道马克·吐温《竞选州长》的结尾,主角并没有当上州长,而是惹了一身骚。

    如果让「魏老三」选上州长,恐怕有点……有点……”

    朱妍玲笑着帮她把接下来的话说了出来:“有点落俗套?”

    梁丹丹点点头道:“这样似乎有点为了颠覆而颠覆了,不太像张潮的风格。”

    朱妍玲自信满满地道:“放心,我相信张潮,他肯定会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给我们一个‘惊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