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8章 引蛇出洞?NO,进洞逮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28章 引蛇出洞?NO,进洞逮蛇! (第3/3页)

着争论“张潮是否伪君子”时,已然在无意识中挣脱了对作家思想的全盘接受。】

    【在商业写作大行其道的时代,张潮选择的自毁式实验堪称壮烈。当其他作家忙着巩固个人形象时,他甘愿承受“伪君子”“投机者”的骂名,只为验证一个思想假设:

    在销量至上的传播环境中,是否还存在打破群体迷狂的可能?】

    【这场惊心动魄的自我批判实验,与其说是张潮对读者的教育,不如说是他对知识分子的集体救赎。当我们在争论“作家该不该自我祛魅”时,已然踏入他预设的思想战场;当我们警惕“不要成为下一个张潮崇拜者”时,恰是其破除信息茧房的最佳佐证。

    这位作家用最决绝的方式诠释了《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终极主题:真正的自由,从不是打破某个具体牢笼,而是保持永不停息的破壁勇气。】

    文章的最后,则让林楚生眼睛都瞪出来了——

    【而一切的起点,就是《21世纪中国科技的至暗之日》这篇文章。《南国都市报》以极大的勇气登载了这篇匿名之作,为所有批判者提供了范本。

    至于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我相信答案已经呼之欲出——除了张潮自己,全中国没有一个作家、批评家,能进行观点如此深刻、态度如此决绝、角度如此刁钻的批判。

    从「定风波」到「如梦令」,张潮再一次用自己卓绝的构思,将虚构的,演绎成了一场盛大的社会集体思考!】

    林楚生此刻的脑子“嗡嗡”作响——之前人们只是猜测,而张潮压根就没有正式承认过「至暗之日」这篇文章是他自己写的。

    这篇文章不仅是第一个咬定这点的,恐怕也是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这时候庄甚之笑眯眯地对林楚生道:“看完了?我就说你为什么就不肯说「定风波」是谁,还用自己的名誉担保一定要发,原来他是张潮啊。我说文章怎么写得那么好呢!

    你啊,早说嘛!张潮虽然和周刊那边的人有些矛盾,但不等于和我们也有矛盾啊!以后你要加强和张潮的联系,争取多约些稿子过来。

    我记得他以前不是也写时评吗?还出了书,叫什么?《暗流集》?”

    庄甚之絮絮叨叨地说着,眼见林楚生满脸苦涩的表情,一句话也不接,不禁有些不高兴——都是老同事了,搁这装什么呢?这点言外之意都听不出来?

    于是中断了自己的讲述,咳了一声,然后道:“我说老林,张潮能把这么重要的稿子投给你,你们俩的关系……

    你看,最近这件事风头正盛,读者都很关注——你和张潮联系一下,约个专访,怎么样?”

    林楚生一听也只能心里叫苦,这时候他如果说「至暗之日」不是张潮写的,那就必须告诉庄甚之真正的作者是谁;不说,就得把专访这事接下来。

    可他和张潮连一面之缘都没有,别说交情了;何况张潮现在是出了名的难约,据说上次连《小崔说事》都没请到他。

    斟酌再三,林楚生决定还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答应庄甚之去约张潮的专访。

    毕竟约不到张潮,自己只是丢面子而已;暴露了「至暗之日」的作者就是他自己,那面临的可就是公器私用,以一己之欲,置报纸的“安危”于不顾的指控了。

    当然最好是约不到!

    浑浑噩噩地离开主编办公室以后,他坐在自己办公桌后发了半天呆,然后用最生硬的语言,往张潮的公共邮箱里发送了一封邀约邮件,就算完成任务了。

    到时候主编问起来,也可以用张潮太忙了等理由搪塞过去。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下班回到家吃晚饭看电视的时候,他就看到张潮那张让自己夜不能寐的脸。

    只见张潮满脸严肃地对一个把他堵在「潮汐文化」四合院门口的记者澄清道:“不好意思,《21世纪中国科技的至暗之日》这篇文章真的不是我写的!

    我也很想知道它的作者是谁。”

    张潮顿了顿,说出了一句让林楚生感到绝望的话:“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请《南国都市报》促成我与「至暗之日」作者的对话。

    全程都可以由《南国都市报》来组织、记录、发布。

    我保证,这次对话一定是友好、和平,充满了善意的!”

    林楚生整个人都麻了,眼神呆滞,筷子夹着的一块肉半天都没有送到嘴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