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3章 杞人忧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23章 杞人忧天 (第3/3页)

潭公园收费,像什么北海公园、什刹海公园、陶然亭公园……也都收费,玉渊潭的2块算是少的了。

    但张潮仅仅在门口停留了一下,看着乌央乌央的人群,就打消了入园的念头。

    不进公园,周边却也可以走一走。

    围绕着玉渊潭公园也有不少燕京的著名景点,中华世纪坛、军事博物馆,还有一大片被围起来的工地,据说要建一个全燕京最豪华的别墅楼盘。

    张潮还真有点好奇,这个楼盘到时候会有多贵?

    随即他又想到了自己在燕京、在深圳、在福海买的那一堆乱七八糟的房子;

    美国那边定期结算的稿费;

    最近几篇引发的争议;

    花城社的预付版税好像已经到账了?

    ……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他走走停停,偶尔在路边的长凳上坐一坐、喝口水,又站到了玉渊潭公园的门口。

    这时候手机响了,掏出来一看,正是父亲打来的,接起来就听到他中气十足的声音:“录完了,你在哪儿?我们回家!”

    张潮应了一声,挂了电话。听老爸的声音就知道过程很顺利,想必在节目中狠狠挥斥方遒了一番。

    他快步走回央视中心大楼,发现父母已经在楼下等着自己了,一个工作人员陪着他们,看到张潮来了才打了招呼离开。

    张潮笑着道:“走,中午咱们吃涮羊肉去!贴秋膘!”

    ……

    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十一结束了,张潮的清闲也结束——倒不是他需要去哪里上班,而是《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的影响力,终于在因为假期滞后了一个多星期后,爆发了出来!

    正如张潮自己所设想的那样,这篇比之前的三篇引发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关注——毕竟“卷教育”“买手机”“看直播”,离普通人的生活还比较远,并不是所有读过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但“上网”这件事就不一样了——2008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3亿”这个恐怖的数字,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都要多。

    这也就意味着“互联网”真正打破了过往由精英人群为主的用户画像,走向了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接触到了互联网、使用起了互联网,并且将上网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

    而张潮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描述的「算法推荐」又已经在网络世界中初现端倪,不少人都直观地体会过它的便利。

    现在张潮告诉他们,这种“便利”有一天会成为一座囚禁自己精神的牢笼?

    这引起了大众的普遍焦虑。

    所以大家纷纷将矛头对准了最大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开始在网络上讨论这些公司是否已经在暗地里开发类似「全知之眼」的算法程序。

    就连一些新闻媒体,也不时刊登文章质疑这些巨头,一时间让他们有些焦头烂额。

    于是在10月中旬的一开始,一篇文章就被同时登在了企鹅的内部论坛,和《人民日报》上——

    《致用户与合作伙伴的一封信》

    【亲爱的用户、合作伙伴及社会各界朋友:

    最近,我读到一部探讨科技与人性的作品,深感震撼。作为互联网从业者,我们享受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但更需警惕技术可能对人性与社会造成的侵蚀。今天,我想与各位分享一些思考。

    作为程序员出身的管理者,我深知技术信仰与人性尺度间的微妙平衡;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但连接不应沦为对用户行为的单向操控。我始终相信,真正的技术应当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

    2008年是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当华尔街的金融海啸警示着实体经济的脆弱时,我们更需警惕来自数字世界的危机。

    我们愿与各界携手,让技术始终流淌人文关怀的血液,让连接真正成为滋养心灵的纽带。

    Pony Ma】

    这封公开信一出,立刻让许多人坐不住了,张潮这篇的影响,彻底超出了文学范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