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人生若只若初见 (第3/3页)
2019/4/1:独立自主型内容 43%,依赖型内容 57%
……
推送效果评估:用户行为模式成功重塑,情感倾向性调整符合预期。
……
他关上电脑,在黑暗中坐了很久。透过窗帘的缝隙,城市的灯光像是一张巨大的网,将所有人笼罩其中。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正在做着自由的选择,却不知道这些选择早已被精心设计好了。
……
夜深了,罗智回到卧室,看着熟睡中的周莹莹。月光透过窗帘,洒在她平静的脸上。她看起来是那么真实,那么鲜活——她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微小的表情变化,都像是在无声地告诉他:我是真实的,我的感情是真实的。
但理性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回响:这一切都可能是被设计好的。「全知之眼」只需要不断强化特定的信息倾向,就能重塑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你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实际上只是掉进了自己设计的陷阱。
罗智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他不知道该相信什么——是相信眼前这个女孩对他的感情,还是相信冰冷的数据和算法?
如果我们的相遇是被算法安排的,我们之间的感情还能称之为爱吗?
如果我们的每一步都在数据的指引下,我们还能说是自由的吗?
罗智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感觉自己就像那个挂在风铃上的木雕小人。
……
整座城市正在坍缩成一团巨大的神经突触,每盏路灯都是闪烁的神经元,每条街道都是流动的梯度下降曲线。而他们不过是被新算法修正的两个参数,在过拟合的温柔牢笼里,上演着命中注定的崩解。】
这一次,大家没有陷入争吵,而是放下稿子,久久不语;尤其联想到刚刚李万东上的“课”,内心更是像被扎了一针一样——
难道自己将来也逃不过算法的操控?
“这就是……结局?”兰婷从嗓子里挤出了自己的疑问。
与“周莹莹”的恋爱,让“罗智”以为自己逃出了「信息茧房」的套子;但他自己编写的推荐算法「全知之眼」,却将“周莹莹”关进了牢笼当中。
“周莹莹”能答应他,是因为「全知之眼」推荐的手机内容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她的思维……吗?
张潮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
“罗智”得知真相以后,到底会如何选择——选择与“周莹莹”一起走下去,还是分手;选择继续作为「全知之眼」的负责人,还是选择离开……
这些张潮同样没有给出答案。
或者这本来就不需要答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也完美呼应这个标题——这还只是在之内。
之外,张潮可以说用几个简单的选择,把《青春派》编辑室的每一个人都装进了套子里,只是在的最后,他又温柔把大家放了出来。
“未来,真的会有这样的推荐算法出现吗?”一个编辑小声地问道。当然,她并不是在寻求答案。
徐峰忽然笑了一声,自嘲道:“你们知道我的阅读感受是什么吗——我竟然觉得其实生活推荐算法的包裹下,还不错的样子。
‘周莹莹’活泼开朗,与‘罗智’的木讷内向其实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其实他们就这么生活下去也没有什么不好吧。
还有他的生活不也在算法推荐的文章、视频指导下井井有条吗?”
徐峰的话让所有人沉默了。
这时候双学涛开口了:“你只看到了‘罗智’——他是一个有着高智商和很强的自控力、执行力的人。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呢?
比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的‘小杨’,你想想他的手机里都会是哪些推荐内容呢?”
这句话说得人悚然而惊,就连徐峰也瞪大了眼睛,如梦初醒。
兰婷喃喃道:“所以其实张潮的这些,内在其实是关联得很紧密的——我们其实可以把其中人物放到不同的里去设想他们的遭遇……”
双学涛点点头道:“是啊,这可能本来就是他的意图……”
这时候敲门忽然响起,李万东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两迭纸,问道:“刚刚又收到邮件了,他说让你们再选一次……”
众人愕然,都结束了,还选什么?
李万东挥了挥手头的两迭纸,说道:“他说,这篇还有一个‘开始’,和一个‘尾声’,你们想看哪一个?
他让你们马上选,不要犹豫。”
会议室里顿时陷入议论当中,过了一会儿,马伯慵道:“举手表决吧,希望看‘开始’的,举右手;希望看‘尾声’的,举左手。”
说罢自己先举起了右手。
会议室里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犹犹豫豫地各自把手举了起来。
李万东数了一下人头,发现选择“开始”的人更多,于是放下一迭纸,转身就走。
众人赶忙上前把纸分了,这个“开始”很短,只有寥寥几行字——
【夜里11点的末班地铁,23岁的罗智靠在端头座位的扶手上,沉沉地睡着。一整天的简历投递和面试让他精疲力尽。
他甚至都想不起今天自己要回到哪里,更想不起明天要去哪里。
一切梦想、野心、热望,都像投入湖水的石头一样,静默无声地沉到淤泥里。
他的手紧紧握着手机,屏幕却还亮着,内容停留在他最后一次无意中的划动——一个留着乌黑长发的女人,穿着白色的连衣裙,知性、优雅、大方,正念念叨叨地说着什么。
一遍又一遍。
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