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Are you ok (第2/3页)
看着坐在编辑室里面带不忿的同事们,马伯庸忽然升起了一丝明悟:张潮这是把这里的所有人也都当成了的组成部分了?
里的“罗智”通过主动选择,让自己被同质化信息不断包裹,最终连“爱情”这种强烈的情感都在这个过程里磨灭了。
他与“刘颖”之间的是爱情吗?如果从常人的观点看恐怕很难算是。
“罗智”是在一次又一次观看推荐视频、阅读推荐文章的过程当中不断巩固了自己“高知”“精英”的标签,顺便固化了自己的择偶选择。
“刘颖”的情况也差不多。她的执念是在网络信息的熏陶下,认定自己要在30岁结婚,因为“30岁是高知女性最佳结婚年龄。”
说到底,他们的相识是算法推荐的结果,交往则严格按照各种情感博主推荐的既定程序执行,就连身体接触都缺乏应有的“激情”……
《青春派》的编辑们都是年轻人,还都是文艺青年,看不得这个——所以在这点上他们是有共识的——唯一的分歧就是,应该让“罗智”活成一个悲剧,还是给他一个温情的结局。
无论选择哪一个,本质上不都是让张潮写出让自己“想看”“爱看”的内容吗?这何尝不是一种隐喻……
内虚构的角色,外替角色选择命运的真实人类,构成了一组绝妙的对照——内外互为镜面,相映成趣。
马伯慵想到这里,不禁自嘲地笑了笑。自己一度以为已经足够了解张潮了,也觉得自己的阅读量已经足够大了,但没有想到张潮还能给自己惊喜。
这么写已经不像是传统的个人创作了,更倾向于互动游戏。
马伯慵觉得张潮一定在某处藏着什么陷阱,准备给他们这些人狠狠一下……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青春派》编辑部的编辑们都主动留了下来,双学涛也从另一个办公室干了过来。一个个都眼带杀气,就等着马伯慵一声令下。
马伯慵无奈道:“各位,冷静点!咱们是文学编辑,不是菜市场大妈!学涛,你不许再站到椅子上了……兰婷,你别拿杂志卷成筒大喊大叫了!”
兰婷“腾”一下站了起来,大声道:“马总,这能冷静吗?选‘选项1’就是在谋杀罗智的灵魂!他好不容易因为周莹莹和黄恬恬开始怀疑算法的控制。
现在让他亲手去开发更可怕的‘全知之眼’,这等于让他从受害者变成刽子手!”
年纪大一点的编辑徐峰笑道:“应届生就是天真。现实里哪个打工人有资格拒绝老板的任务?罗智是算法工程师,他不接这个项目就不是侩子手了?
他的工资、房贷、社会地位全捏在公司手里。不接项目?明天就会被优化!张潮这么写才真实——自由意志?那是有钱人才配玩的奢侈品!”
另一个女编辑王雨兰不乐意了,她不满地道:“荒谬!如果只追求‘真实’,那和新闻报道有什么区别?文学的价值在于揭示困境中的微光!
所以罗智必须拒绝,因为他的动摇代表着人性尚未完全沦陷。张潮之前埋了那么多伏笔——周莹莹的手链、黄恬恬的照片,还有他凝视刘颖时的空虚——这些全是为了铺垫他的觉醒!”
双学涛呵呵笑道:“希望是鸦片。张潮这篇最狠的地方,就是撕碎所有幻想。罗智接下任务才是神来之笔——他越是清醒地参与作恶,越能证明系统的无可撼动。
这比简单批判资本更有深度,像《1984》里温斯顿最终爱上老大哥一样,那才是绝望的艺术。”
这时候刚从燕大中文系来《青春派》实习的大学生小吴怯生生地道:“别里科夫是被旧制度逼死的。但罗智的‘套子’是罗智自己织的。如果他选择继续织套子,是不是说明现代人比别里科夫更可悲?
毕竟沙皇不会给你推送‘信息舒适圈’攻略。”
马伯慵听到这里眼睛一亮——大家今天大半天的沉淀,对作品的感受又升级了一个层次,让他感觉有点意思了,于是接话道:“这个角度有意思。契诃夫批判的是体制暴力,张潮讽刺的是自我驯化。
选选项1,罗智就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