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巅峰表演!(第四更) (第2/3页)
能说,他过完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的一生。他死后无论是继续默默无闻,还是声名鹊起,相比他的作品,都是微不足道的注脚。
说到这里,我必须向他忏悔——我不该将他的命运作为攻讦文坛弊端的武器,这只会让人们对他有更高的误解,以为他是另一个梵高或者卡夫卡。
这真是一种不用动脑的、无趣的类比,王小波先生一生都在创作中反对‘无趣’,我让他的大众印象陷入‘无趣’的窠臼中,确实是一种该忏悔的罪过。
王小波已经借他的反复传达了一些真诚、美好的理念,让我们不要被庸俗的生活麻木,不能向愚昧的传统屈服,要有消融世俗规训的智慧、勇气和幽默感。
‘门下走狗’其实就是一种富有幽默感的表达。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愿意做王小波先生的‘门下走狗’——虽然他即使还活着,也未必在意。”
一番话说完,让在答辩现场的所有教授、老师、领导都为之动容。张潮的答案完全超越了普通的毕业论文答辩的套路。在之前充分地展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密的论证思维后,张潮在接近尾声时,又“感性”了一把。
不少观看直播的大学生,更是在屏幕面前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几位答辩指导老师互相对视一眼,王安亿道:“最后一个问题我来吧——张潮,作为新世纪‘作家班’的第一个毕业生,你认为‘作家班’对你的创作的价值何在?
现在很多大学都办了‘作家班’,你从自己两年学习的经历出发,说说看。”
这个问题就轻松多了,张潮笑道:“早在50年前,当时燕大中文系的系主任杨晦教授就说‘本专业不培养任何作家’。而几乎所有人也都认为,作家是无法培养的——包括我自己。
我,还有80年代的那些前辈们,在上‘作家班’之前,毫无疑问就已经是作家了。我们的写作冲动、写作风格,甚至写作技巧,都不是从‘作家班’中习得的。
但是‘作家无法培养’,并不等于‘作家无需完善’。‘作家班’最重要的,就是提供了一个作家和作家之间、作家和学者之间、作家和普通的大学生之间,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