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四十三章 新君新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百四十三章 新君新政 (第2/3页)

摆在这儿,人家不仅是状元公,还有亲赴前线戍边领军的资历,回京接任枢密使自然再合适不过。

    在座的唯独安焘的神色有些不自然,毕竟他比许将的资历更老一些,可惜许将的资历光芒太耀眼,比安焘强上许多,所以曾布被罢免后,终究也没轮到安焘,他仍然只能是枢密副使。

    赵孝骞朝安焘投去歉意的一瞥。

    老安没毛病,顶多有点倚老卖老,人还是很踏实的,记得曾经还在赵煦面前为赵孝骞说过好话。

    可惜公是公,私是私,朝堂官职有能者居之,这个方面讲不得情面。

    “厚卿先生,回头朕赐你黄金百两,丝帛百匹,令宫人送到您府上,以彰先生多年来劳苦辅佐之功。”赵孝骞温和地笑道。

    安焘起身长揖:“臣谢官家天恩。”

    章惇等其他朝臣会意一笑。

    该封赏的人其实在登基大典时基本都封赏过了,现在单独赏赐安焘,自然是为了安抚,毕竟论资排辈的话,枢密使的位置原本应该是安焘的。

    赵孝骞有自己的考量,安焘年已六十许,思想方面比较固执守旧,渐失进取之心。

    而大宋的枢密院主管军事,未来几年内是要对辽国和西夏用兵的,只能任用锐意进取的臣子,才能让这场战争达到最大的利益。

    许将比安焘年轻几岁,更重要的是,他曾在军中当过副使,熟悉了燕云边军的风格和战力,任许将为枢密院,坐镇汴京,谋划战略,调度兵马,比安焘更合适。

    赵孝骞看着众人,缓缓道:“朕打算这两三年内积攒国力,囤积粮草军械战马甲胄等,两三年后,朕将发起北伐,争取将辽国灭于斯役,先知晓诸公,望诸位通力配合,勿复内斗,徒损国本。”

    众人凛然,同时起身应是。

    “枢密院就由冲元和厚卿先生牵头,现在可以提前制定北伐战略,这两三年里,皇城司的势力也将扩张至辽国朝堂和民间,刺探更多的情报,以供枢密院参详斟酌。”

    “朝堂诸臣各司其职,子厚先生负责内政,回去召集政事堂诸公,商议新政修正一事,政令不可过于激进,更不可缺乏监管,宁损朝廷国库之利,不可损百姓农户之利。”

    赵孝骞停顿片刻,低沉地道:“朕发动北伐可以多等几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朕有耐心,等得起,但若因为要北伐而对民间横征暴敛,朕与昏君暴君何异?”

    “所以,政事堂诸位修正新政条款时,不必在意北伐的计划,此事延后几年也无妨,重要的是保证百姓之利,现在的新政不行,弊处太多,民不聊生,必须马上修正。”

    章惇起身长揖道:“臣明白官家的意思了,这就回政事堂召集同僚,商议修正新政一事。”

    赵孝骞满意地点头。

    上次与章惇的一番交心相谈,终归是有了一些效果。

    这位宰相的态度比以前积极多了。

    赵孝骞接着道:“还有一事,政事堂会同吏部,从汴京官员里挑选百人,下放到京畿周边州县乡村,与当地农户同吃同住,调研各地百姓农户税赋,耕作,粮种,收成等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