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窃玺调兵 (第3/3页)
枢密院的印玺。
倒也合情合理,毕竟没人会把如此重要的东西就这么轻描淡写仍在桌上不管不顾。
叫来一名值守的禁军将士,赵孝骞随口问了一句,禁军指了指后堂东侧的一间厢房,告诉他那是曾使相办差的屋子。
赵孝骞含笑谢过,起身负手不慌不忙地朝后堂踱去,走一段停下,四下观望,假装欣赏风景,胜似闲庭信步,神情悠闲慵懒,像个无心于事业的纨绔公子随意闲逛。
枢密院后堂比前庭更安静,人更少。
非常时期,官吏大多进了宫,赵孝骞也是瞅准了这个时机才来的。
一路装模作样欣赏风景,不经意地来到曾布办公的屋外,赵孝骞推门,迅速张望了一番后,发现四下无人,于是飞快闪身进屋,然后悄悄关上房门。
进了屋子,赵孝骞到处搜寻,许久之后,终于在书架后面的一个暗格里发现了枢密院的印玺。
这是很重要的东西,曾布作为枢密使,自然不会随身携带,不然如果弄丢了,可就出大事了。
锁在家里也不合适,毕竟经常要用到。
赵孝骞简单猜测一番,便知十有八九会在曾布办公的屋子里,结果真被他找到了。
赶紧坐下来,赵孝骞以枢密院的名义匆匆写就一份调兵公文,最后郑重地盖上枢密院印玺。
小心地将公文收起来,赵孝骞再将印玺放回原位,桌案也收拾干净,抹除了痕迹,最后才悄悄地出了屋子。
也幸好大宋基本已经废除了虎符调兵制度,因为虎符调兵的漏洞实在太大,很容易被野心者利用,造成严重的后果。
所以在太祖立国后,大宋朝廷调兵基本只以皇帝,枢密院和兵部的公文为主,就连汴京两司三衙的统军将领,平日里也只有领兵权,没有调兵权。
简单的说,将领可以练兵,但如果想要派兵出大营办个什么事,不好意思,没有调兵文书的话,你就算只派一个兵卒出营都不行,杀头的大罪。
长舒一口气后,赵孝骞继续负手而行,一副悠闲欣赏风景的样子,心理状态极强的他,居然还有闲心停下来,与遇到的官吏们闲聊家常,垂问公务。
一个时辰后,赵孝骞才意兴阑珊地离开了枢密院。
没人知道这一个时辰里,赵孝骞在枢密院干了什么。
只有赵孝骞自己知道,他的目的达到了。
出了枢密院,赵孝骞进了延福宫。
宫里仍在举丧,赵煦的灵柩仍停在福宁殿,礼部尚书张沂正在主持丧仪。
触目所见,一片缟素,赵孝骞也披戴孝带,走进了福宁殿。
福宁殿内跪满了朝臣,里面传出声嘶力竭的嚎啕哭声,向太后面容憔悴,表情悲伤地坐在灵柩旁,不时抬手擦擦眼泪。
章惇和曾布则各跪在灵柩的前方,沉默地盯着赵煦的牌位发呆。
赵孝骞走进殿内,顿时引来许多人的注视,看着赵孝骞一步步向前,一直走到灵柩前,与章惇曾布并排跪下,朝臣们的表情各异,深深地看了看赵孝骞的背影后,垂头继续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