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七十七章 日薄西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七十七章 日薄西山 (第2/3页)

,有此神器,汴京禁军我等亦不惧也。”

    “父王,运输途中小心点,莫被人察觉到了。”

    “呵呵,昼伏夜出运输,又刻意绕开沿路城镇,不会被发现的,这可是咱们鼎定江山的杀手锏,老夫宝贝得不行,不会有任何意外的。”

    赵孝骞点了点头。

    皇权更迭,各出权谋,但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也不见他苦口婆心劝服李建成把皇位让给他,最后还是靠着杀人流血才达到了目的。

    赵孝骞要做的也是如此。

    与端王达成交易,与章惇结盟等等这些,其目的不过是拖延和掩人耳目,燕云大军才是赵孝骞最后的底气和实力。

    人在局中,别老以为自己是棋手,在棋盘上把对方杀个片甲不留。

    冷静下来想一想,首先你要跳出棋盘外,环顾四周,确定自己不是棋子,更不是弃子,然后再平心静气与对手下棋。

    古今中外太多失败的例子,他们有个统一的毛病,那就是全特么以为自己是棋手。

    赵孝骞不止一次让思维跳出了棋盘外,像森林里的一头猛虎,警觉地观察四周。

    确定不是棋子,那是自保。

    确定自己是棋手,才有资格谋算。

    此刻提起燕云大军,赵孝骞脑海里更添几分凝重。

    燕云大军是他的底气和实力,但他们同时也承担着为大宋戍边的重任,与幽州相隔不到百里的北方,便是辽国境内。

    大宋汴京风云涌动之时,赵孝骞更看重的还是边境安宁,若是因为他抽调了燕云驻军,而致辽军犯边,他赵孝骞便成了大宋的罪人。

    父子俩并肩走出宫门,赵孝骞叫来了一直守候在宫门外的陈守。

    “派个心腹亲信,去一趟辽国上京,与萧兀纳和萧奉先见面,转告几句话……”赵孝骞低声叮嘱道。

    …………

    辽国上京。

    耶律延禧即位后,辽国的国策已经全然改变。

    契丹人如今已认清了现实,军事方面已经主动转攻为守,边境上的辽军开始朝北方收缩。

    尽管宋辽签下的盟书不大靠得住,但如今的辽国君臣已无暇顾及这些。

    与大宋停战,不代表和平。

    如今令辽国君臣焦头烂额的,是东北方面的女真部。

    完颜颇剌淑完成了女真统一后,这个古老又苦难的少数民族部落,陡然焕发出惊人的生机与战斗力。

    有了大宋经海路提供的粮食和军械后,女真部更是如虎添翼,不到一万女真战士,短短数月便攻下了吉州,英州,最后破了黄龙府。

    黄龙府是辽国军事重镇,随着它被女真部占领,辽国君臣大惊之下,终于认真起来。

    恰好这时宋辽签下了和议,两国休战,于是耶律延禧将南方的兵力匆匆调往东北平叛。

    可惜辽国势颓,军事上也已出现了颓势,毕竟国中腐败的风气早已传染了军队,辽军上下不能一心,战斗力自然是直线下降。

    从南方抽调了近五万辽军,再加上东北统军司的近十万兵马,十几万人气急败坏地扑向黄龙府,试图收复。

    然而这个时候的女真部已团结了各个饱受契丹欺凌的民族,如渤海族,奚族,生女真,达鲁古部,甚至还有契丹族内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