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权衡拉扯 (第2/3页)
出不置可否的微笑。
赵颢接着道:“其次就是……本王老矣,一生闲散便罢,但我儿孝骞却正年轻,他还有一颗蓬勃的赤诚的为大宋社稷操劳,为官家效忠的滚烫的心呐……”
话音落,赵佶和太后同时朝天翻了个白眼儿。
好一番冠冕堂皇,不就是要权力要官职么?说得如此义正严词,父子俩的脸皮厚得没边儿了。
赵佶想了想,道:“我若即位,当罢章惇相位,转拜子安兄为宰相,官家这些年为子安兄屡破祖制,任以重权,我萧规曹随,也不算过分,朝臣纵有些许非议,我亦能压下。”
太后默默点头赞许,她也觉得并不过分。
赵颢笑着望向赵孝骞,道:“骞儿,你怎么说?”
赵孝骞却缓缓摇头:“我不愿为相。”
赵佶皱眉:“宰相已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了,子安兄还不满意?”
赵孝骞淡淡地道:“我处理不来朝政,也不喜欢太过辛苦,今生我唯有一愿,那就是率大宋精锐虎贲之师,扫平北方,灭亡辽夏,让大宋再无战乱,真正实现天下一统,让百姓安享百年太平。”
赵佶心中陡然一沉。
这番话说得很漂亮,而且也是大义所在。
可赵佶却听出了别的意思。
赵孝骞想要兵权!
更准确的说,他想要燕云兵权。
在此之前,赵佶发多毒的誓,什么刻碑立石,其实父子俩都没看在眼里,更不会天真地相信。
但若有了兵权在手,赵佶可就真的不敢动父子俩了,燕云地面上可是有十万精锐雄师,以赵孝骞这些年的威望,以及军中部将对他的忠诚,朝廷若敢动,燕云十万大军分分钟挥师南下。
那时就算大宋不会被赵孝骞所灭,至少也是两败俱伤的结局,战后留给赵佶的,只是一座千疮百孔的江山。
稍有不慎,说不定赵孝骞赢了,赵佶连孤家寡人都当不成,只能像后主李煜一样,在大牢里酸溜溜地吟诵“春花秋月何时了”。
赵孝骞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惊人。
他提的要求很严重,也很过分,赵佶此刻已将自己代入到皇帝的角色中,当即嘴一张便要严词拒绝。
任何脑子稍微正常的皇帝,都不可能答应如此离谱的条件,那简直是给自己和子孙后代埋下天大的隐患。
坐上那个天下至尊的位子,谁愿意整天被北方的十万精锐大军虎视眈眈?一言不合就来个“进京勤王”或是“清君侧”什么的,皇帝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赵佶脑中飞快转动,几番欲言打算拒绝赵孝骞的无理要求,然而话到嘴边,想到这对父子的分量,若他们被拒绝后,愤而转身去支持简王,对他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于是话到嘴边终究还是无法说出口,赵佶求救的目光望向太后。
太后接收到赵佶的目光,垂头沉吟片刻,缓缓地道:“子安这个愿望,自然是一片公心体国,忠社稷之事,不过……燕云大军已有了主帅,若无缘由换帅,恐惹天下人非议。”
“子安要不……再换个说法?”
赵孝骞沉着地坐在椅子上,表情似笑非笑,迎着太后恳求的眼神,赵孝骞什么也没说,只是端起酒杯笑道:“哈哈,是臣孟浪了,或许刚刚酒醉,胡言乱语罢了,太后和端王莫怪,臣自罚一杯。”
说着赵孝骞端杯,很痛快地一口饮尽。
太后和赵佶刚露出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