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八章 凶险归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七十八章 凶险归途 (第3/3页)

“老折这货为何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活像下山准备大干一票的绿林好汉……我真说清楚了?”

    种建中这时也有点不确定了:“真说清楚了……吧?”

    …………

    张嵘和苏轼连同五百随军出了辽国上京后,日夜不停地朝宋辽边境赶去。

    他们深知离开上京还不够,前方路途定有重重危机等着,耶律洪基迫于大势,不得不放苏轼离开,但那只是表面现象,不代表他不会暗戳戳地搞事情。

    苏轼作为已经上了辽帝必杀名单的人物,如果说以为离开上京就保住了性命,未免太天真了。

    事实果然不出张嵘和苏轼所料。

    离开上京的第二天,五百人的队伍就遇到了不下五次伏击。

    伏击苏轼的规模都不算大,每次都只是一两百人的样子,他们乔装成草寇流民,专门埋伏在路边的树林或隘口,然后隔着一百来步冷不丁用暗箭射杀苏轼。

    一击不成立马便撤走,现场绝不留下任何可疑的痕迹,让张嵘和苏轼拿捏不到辽国的任何话柄。

    遭遇了第一次伏击后,在张嵘的强烈要求下,苏轼不得不穿戴上了铁甲,护住了身体的重要部位,五百人的行军速度更快了,有时候就连天黑了也不扎营,而是继续摸黑赶路。

    离开上京的第四天,距离析津府不算太远,大约还有三百里左右的路程。

    这里已经接近大同府,路上左右多山脉,道路更是崎岖难行,尤其是树林众多,张嵘的心已然悬得老高,眼皮子不停地跳。

    身负郡王殿下嘱托,张嵘愈发不敢大意,队伍行进途中,斥候更是不停地派出去,往前探路二三十里,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然而,有些事情终究越担心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

    入大同府境内一百多里后,张嵘派出去的五队斥候只回来了三队,队伍在路边等候了两个多时辰,那两队斥候仍旧没有动静。

    张嵘的心陡然下沉,他知道肯定出事了。

    斥候来回探路和禀报军情是有规矩的,约定了来回的时辰,到了约定的时辰而不至,说明这队斥候定已出事,多半是被敌人发现而灭口了。

    也就是说,前方路上必有敌军埋伏,等着要苏轼的命。

    “全军准备迎敌!”张嵘果断地下令。

    五百随军纷纷拔刀出鞘,冷静地在路边散开,警惕地环视四周。

    这次张嵘带来的五百随军没有装备火器,全都是短刃弓箭和棹刀。

    火器是大宋的机密武器,不可能让他们带入辽境,辽人见之心生觊觎,对张嵘一行人来说危险更大。

    众将士严阵以待,所有人的目光盯着崎岖的道路前方。

    果然,半个时辰后,前方的山路上传来一阵杂乱的隆隆马蹄声。

    张嵘神情一紧,喝道:“备战!”

    一排盾牌手立马上前,将盾牌举起,正面对着前方的道路。

    后排的弓箭也拉弦搭箭,瞄准了前方,

    空气仿佛瞬间凝结,一场意料之外的遭遇战即将开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