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章 白云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章 白云湖 (第3/3页)

看王学诚一眼,牢牢记住了这个毕业才一年的青年才俊。

    农场场部大楼朱翊钧没有进去看,转到旁边的农场一小和白云湖中学。

    “我们白云湖农场合计有人口七千九百五十七人。修有两所小学和一所初级中学。高中可以报考济南中学,或者我们农垦局在济宁开办的齐鲁中学。

    学生就是就读齐鲁中学,考入隆庆师范大学。”

    朱翊钧点点头:“这里有一所小学,还有一所呢?”

    “回皇上的话,在湖对面。”

    “那初中上学的孩子们,每天上学也需要穿越湖泊,安全吗?”

    “回皇上的话,白云湖初中现在有学生七百一十七人,六百六十一人寄宿,其余就在附近,走读。

    每旬放假,场部和学校都会安排最大的船,送学生过湖。”

    “这些情况你这个宣教科长很熟悉。”

    于大富马上说:“回皇上的话,王学诚不仅是农场宣教科长,管着宣传和教育,还兼任白云湖初中校长。”

    朱翊钧哈哈大笑,“没错,他是你们白云湖难得的青年人才,就该给他加加担子。”

    转头问王学诚,“王校长,你对白云湖中学的教学方略有什么想法?”

    “回皇上的话,我们白云湖中学升学率不高,才百分之十五。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要回到家里,成为务农的主力。

    臣觉得白云湖中学的教学方略,一方面是提高升学率,让更多的白云湖少年去到更高的学府,接受更好的教育,为大明做贡献。

    另一方面,臣觉得是提前进行职业教育布局。臣通过母校的老师和同学,联系到了山东农科所,山东渔业研究所。

    他们各有一所下属的农业学校和渔产学校,属于技术学校。

    臣一方面鼓励白云湖中学考不上高中的学子,可以报考这两所学校,学习更为实践的农渔技术。

    同时也向农场和农垦局申请,多批复几个单位委培生名额下来,争取到更多的学生能进到这两所学校学习。

    同时,我也邀请了两所技术学校的老师,定期来我们白云湖中学和一小、二小讲课,向学生们讲解农业科学知识,向他们展示科学种地、科学养殖的优势,让他们从小培养科学兴趣

    作为回报,我向农场申请,专门为两所研究所和技术学校开辟两大块试验田,以及试验水域”

    朱翊钧欣慰地点点头:“不愧是大学生,头脑灵活,视野开阔!你们也做得不错!”

    指着于大富、副场长,还有山东农垦局局长等人,朱翊钧继续说:“你们不嫉妒人家年轻有才华,大胆使用,全力支持,非常不错。

    心胸开阔。

    有的地方和单位,求爷爷告奶奶,上面好不容易给分了一个大学生下去,他们却只是拿来装门面。

    我们也有大学生了!

    实际工作中,对人家是羡慕嫉妒恨,各种小鞋不要钱地甩出来。大学生在那里受了一肚子气不说,四五年间学来的才识,得不到发挥。

    浪费人才!这是犯罪!”

    张四维敲到好处地接住话,“皇上英明,一语说破问题的关键。现在大明经济建设蒸蒸日上,各地各处都紧缺人才。

    有的地方却在浪费人才,这不是犯罪是什么?

    皇上,臣觉得山东农垦局,尤其是白云湖农场在青年人才使用上,非常通达,正如皇上你所说的,心胸开阔!

    臣觉得大明上下就需要这样心胸开阔的官员,才能薪火相承,不断地把皇上制定的宏伟大业推行下去。

    皇上,臣以文明建设指导委主任的身份,向皇上诚请,白云湖农场应该作为一个典范,不仅是大明大兴新农业的典范,更是合理有效使用青年人才的典范。”

    朱翊钧点点头:“凤磐公这个查遗补漏很好,文明委就是做这样的事,树新时代文明新风,你去办吧。”

    张四维心中一喜,马上应道:“臣遵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