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五三章 戏剧和编剧与作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五三章 戏剧和编剧与作者 (第3/3页)

来刊印,属于直接买断式的。

    创作费用在交稿的时候就完全付出出去了,由于创作者地位不高,当事人大多不愿意署名。

    后续作品火爆与否,不但与作者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甚至也完全没有社会认同。

    就算是刊印机构知道火爆的故事是谁写的,当他再次去找原作者写新故事的时候,作者可能已经有了别的事业。

    既然都觉得写故事属于不入流的职业,为了生活写作的人有了正经职业肯定就不写了。

    就算是有少数不在意具体利益,单纯因为个人爱好而去创作新故事的作者,也无法在这种创作中得到家人和社会的认同。

    他们既没有实际利益需求,也得不到家人和社会的认可,甚至还会被各种负面影响包围。

    这种纯粹兴之所至的创作,很难持续对抗负面干扰。

    这个产业自然也就这样了,半死不活,断断续续,火爆与否,全凭时运。

    朱简烜已经知道了这个产业的现状,那只要参照自己前世的经验,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就行了。

    朱简烜直接安排人员,在皇室产业集团下属,成了一个新的报刊杂志社。

    在过去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面,这些作者和编剧们已经写出来的大量作品,可以筛选内部最受欢迎开始刊登。

    要求这些作者们专门署名,署真名或者固定的笔名。

    杂志社付给作者的稿费,分为创作费用和销售利润分成两大部分。

    杂志社的杂志也分成两种,正刊和专刊。

    正刊又分为有两类,分别是长篇故事集和短篇故事集,都是每旬发行一期。

    短篇故事集就是多个短篇故事合成一期发行,大部分故事的字数应该在一万字以内,甚至几百字就可以讲完。

    少数故事可以短期连载,将字数控制在几万字的范围内,最多三期以内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内讲完。

    长篇故事集就是三期以内讲不完的故事,可能需要一年甚至很多年的刊行才能慢慢讲完。

    长篇登刊的作者,每旬至少创作五千到一万字,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故事片段,但总体上要是连续不断地长篇故事。

    正刊的创作费用,采用传统模式支付,按照字数计费,确定登刊发行时支付。

    作为所有创作者的保底收益。

    专刊,就是每过一段时间,可能是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将比较受欢迎的作者的故事整合起来,单独刊印销售。

    专刊上都是一个创作的短篇故事合集,或者是长篇故事的阶段性整理和总结。

    整本杂志上只有这一个作者或者一个故事,但是故事内容丰富也更加的完整,喜欢特定作者的读者可以一次看个痛快了。

    对于长篇故事,一个长篇故事全部写完之后,把所有的专刊放在一起,就成了一套完整的故事书。

    所有专刊发行的时候,作者都可以选择是否公开身份,以及如何公开。

    是完全曝光真实身份,还是用笔名参与活动和交流。

    如果作者愿意公开身份的话,那就可以在专刊内加上作者的简介,附上作者想要直接对读者说的话。

    以后杂志社也会接受读者的来信,并将来信转送给对应的作者。

    对应书籍的专刊发行之后,杂志社将专刊的销售利润与作者按照比例分配,卖的越多原作者就拿的越多。

    利润分成是作者的长远收益。

    在此基础上,用专刊的销售数量,给对应的作者分级。

    直接使用普通人最熟悉的一到九品的九个等级,对于不同品级的作者给出不同的保底创作费用,以及配套的社会福利。

    总体上构建一套刊行机构与作者共享利润的经营模式。

    在朱简烜看来,这套经营模式的关键有两个,一个是刊印机构与作者的持续分享利润,另一个是连续创作更新。

    前者能为作者和刊印机构提供持续的金钱利益正反馈。

    连续创作能始终为读者提供最为新鲜的故事,这一点就是新故事相比传统经典著作的最大优势。

    社会上的新思想潮流动向,在当旬的故事中就可能会有所体现。

    各种民间新梗在当月大概率会登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