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1章、皇帝疑似太激进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41章、皇帝疑似太激进了 (第2/3页)

先把这个口风透给他们。军权确实敏感,他们不敢多过问,这是对的。但身为诸相,可以先深思熟虑,提出他们的见解密奏呈来。但是当下,大明既然正在强盛时,定要为后世子孙留下更大基业。”

    顿了顿之后他才补了一句:“国无恒强。现在把家底打得殷实些,将来就算因为各种原因衰弱了下去,也有更大腾挪余地。”

    打内心里讲,朱常洛做出这个“操切”决断有两重考虑。

    第一就是得激起尚武意气。这么做当然有悖赵宋以来的认知和传统,但时代不同了。眼下,是整个地球开始进入大争之世。不尚武,等着挨打?

    第二则是深知目前局面仍然很大因素上系于他一身。朱由检那小子再怎么教育得好,也万不能与自己这个特殊的父亲相提并论。国无恒强同样是客观规律,再怎么改变思想,已经存在数千年的诸多传统也有着巨大惯性,绝不是他有生之年这短短数十载就能扭转的。他身死后,诸制真能全都保留下去?

    朱常洛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自负,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留下些种子、线索、凭据和宣称。

    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在内心之中并不担忧将来遥远虚疆的文武会割据、叛乱。

    叛就叛吧,割据就割据,东方文化的种子和子民已经播撒出去了。

    当然,也不是完全放任不管,他还是想尽力规划出一个框架。不论是怎么尽力控制庞大帝国的武力,还是怎么营造并维持文化上的向心力。

    这两个重任,恰好将由两个十分年轻的人开始筹谋。

    或者说三个。

    “这段时间,你跟着我也听了不少。”看着被召来的卢象升,朱常洛郑重说道,“你还要见一见更大的世界。在那之前,这个冬天朕会再教你一些感悟,明年开春后你便启程去南都,到南都大学校和宋应星多聊聊,在那里帮帮他。”

    “弟子遵旨。”卢象升虽然不理解,但听话。

    “多拜谒一下徐光启。”朱常洛又对他说,“同样,你不能只专于经史人文和兵法韬略,自然格物,对大明将来也至关重要。”

    朱常洛想要他和宋应星先认识,成为“同党”。

    制度、经济、科技、文化……哪一个不需要重视?

    而说到文化,包装的部分自然是新封为嫔的王微开始着手。

    内核的东西源自整个华夏数千年的积累,但表象的部分得做好包装和传播。

    王微很美妙,朱常洛已经品味过。

    正值妙龄,才貌双绝,她多受宠幸也是自然。

    如今她已不能继续呆在乾清宫,但她也没有去其余东西六宫里住着,反而就呆在养心殿。

    皇帝似乎并不把叶向高等人的担忧当做多大一回事,皮球又被他踢了回来让诸相自己先提意见,他自己则似乎在开始享乐。

    于是熊廷弼反倒成了诸相私下里讨论这个问题的核心。

    谁让他巡按、巡抚辽东时还节制过部分兵马呢?

    讨论可以,但众人同样需要自己独自给出见解:已经有枢密院的情况下,军权该由皇帝来把控的原则下,大明将来该怎么确保军队对皇帝和国家的忠诚?

    当日的“同党”之议,只有田乐、卢象升、太子三人在场,他们并不知晓。

    所以皇帝心中虽然有一个解,他们此刻却只能百思不得其解。

    而且还有诸多公务要处置。

    所幸这件事确实不急。天气渐寒,遥远的外滇只怕已经开战,旨意又已经传到朝鲜及东都、浙江,对东瀛的第一阶段作战只怕明年开春就能准备好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