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 边谋 (第2/3页)
英国公心下慰藉,不枉他从一众文臣武将中选出他来。
除井源外,或许只有邝埜是这一线生机了。
英国公道:“靖难之役后,太宗将国都迁往北京,所谓居重驭轻,所以太宗皇帝加强北方防务,在位时五次远征漠北。”
见邝埜皱眉,英国公就扯了扯嘴角:“我知道,你们又要说太宗皇帝穷兵黩武,以致国库空虚,比不过仁宣两位先帝仁慈厚民,可是,仁宣能安定治国,便是依赖太宗皇帝余威。
而今余威渐消,所以西南乱,西北乱,连隔着大海的一小小藩属国都敢以兵民为寇,几次上岸屠杀我大明百姓。”
“或许在你们看来,此次瓦剌南下突然,但在我看来,这是积累了十数年的力量,终有一变,不过是终于来临罢了。”
英国公起身,将挂着的地图放下来,上面密密麻麻画了很多圆圈和箭头,邝埜走上前看,心中震动。
那上面列了各个卫所,尤其是东北、西北和西南三块区域的位置,画满了看不清的标志,若不是有英国公介绍,他几乎要看得眼晕。
英国公点了点北方的位置道:“自仁宗不勤远略,瓦剌脱欢就逐渐统一蒙古各部;南方交趾黎利开始攻城掠地;西南麓川几次出手试探,东北奴儿干军纪败坏……但,此前十数年,朝廷逐渐放弃交趾,对麓川的试探要么置之不理,要么以钱财安抚,还让建州自己管理自己……”
英国公嗤笑一声:“这十余年,建州和脱欢、阿鲁台一度来往频繁,但朝廷视而不见,一味的以钱财笼络,瓦剌、建州和倭人每次朝贡都贪得无厌,每每邀赏没有节制,但朝廷不但不罚,还一退再退,以厚赏平息矛盾。
正是因为这一次次试探、退让,养大他们的野心,养肥他们的胆子,所以才有了思机发谋叛,才有今日瓦剌南下。”
英国公:“你们怪陛下发动麓川之战,我却从中看到了希望,陛下终于不像他祖父和父亲一样,消极防御,只是……”
他顿了顿后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