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一如既往地激进 (第3/3页)
若拼着财政赤字压力,一鼓作气势如虎,于短时间内彻底解决!”
一向激进的高拱,一如既往地激进。
闻言,张居正微皱眉头,李春芳亦是满脸抗拒。
朱载坖不动声色,看向张李二人,问:“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李春芳沉吟道:“高大学士出发点是好的,亦是正论,然,具体实施起来……着实有难度啊。”
要搁平时,小老李不会第一个站出来,可高张二人矛盾由来已久,眼下刚缓和了些,反对之语若出自张居正,保不齐二人又要积怨,最终,苦的还是他。
张居正明白李首辅的苦心,并未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高拱却道:“融合漠北于朝廷而言虽利在千秋,可就当下而言,着实是个赔本的买卖,这点关内关外都明白,甚至武断来说,关外那些人未必想得明白融合对大明利在千秋……故,臣斗胆以为,关外部落不过是欲求不满下的拿腔作势,实际上心虚的很。”
顿了顿,“融合期间,也伴随着诸多摩擦、矛盾,边关百姓早有怨言,如朝廷于融合一事上长此以往的大肆花费,边镇积怨只会越来越深!”
高拱坚持己见,瓮声道:“皇上,恕臣直言,臣以为李大学士、张大学士的担忧多余了些。”
高拱一向性情,而且他还兼着吏部尚书之职,真要打擂台,完全能跟李春芳这个首辅扳手腕。
当然,还是李春芳性格中正平和,不热衷于权利斗争,这才使得高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
李春芳还是一惯的老好人,并无不悦神色,只是问道:
“高大学士的依据是什么?”
张居正也看向高拱。
对高拱的我行我素,他一向不满,当然,若是他也能我行我素,那另说。
高拱说道:“依据就是之前朝廷削减一半融合经费,关外部落也没能闹翻天,这难道不是他们心虚的表现?”
“仅凭此,可不太充分。”李春芳微微摇头,“高大学士可还有别的依据?”
高拱深吸一口气,说道:“诚然,是稍欠缺了些,这也是我刚才说,拼着财政赤字压力,一鼓作气势如虎的原因。”
高拱一字一顿道:“受一时之阵痛,解长久之难。还请皇上三思。”
李春芳叹了口气,道:“国之大计,岂可冒险?”
“赤字问题愈来愈大,钝刀子割肉更疼。”高拱反驳。
张居正默了下,道:“纵十拿九稳,仍有万一,如失败,如何补救?”
高拱闷声说:“如失败,就只能再行削减经费以为补救之策。”
“如此一来,关外与大明的矛盾只会更大。”张居正神色严肃。
“世上哪有万全之策?”高拱轻哼道,“明明利大于弊,且相当具有可行性,难道就因一点风险就放弃?做什么事不担风险,太祖打江山没风险?成祖靖难没风险?……大明一步步走到现在,期间又有多少风险?”
张居正不说话了,不是被说服了,而是高拱这厮不讲武德,拿太祖成祖说事,拿大明近两百年的发展说事……
李春芳也不好再反驳,只将目光投向皇帝。
朱载坖有些心动,也有些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