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章 风云人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章 风云人物 (第2/3页)

开始拿李青靠着保举做官说事。

    朱祁镇哪肯放李青离开,弹劾李青的奏疏一律留中不发,反而在裁员的事情上精力旺盛。

    不到半个月,就有七百余名官吏被迫致仕还乡。

    与此同时,他将废除保举的裁员诏书,下发到大明各地,让所有人都内卷起来。

    保举制度不过五年时间,还未达到根深蒂固的地步,诏书一经下放,地方上的‘小朝堂’立即乱了起来。

    地方和京师除了官职、人员不同,其本质都是一样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科举至上的时代,保举做官处于鄙视链的底端。

    他们虽有钱有势,但在朝廷颁发诏书,正统官员拥护的情况下,也只能灰溜溜地卷铺盖走人。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持续了大半年,直到正统六年秋,才正式结束。

    这次大裁员,被裁撤的官吏总计,高达三万七千余人。

    不仅节省了朝廷的财政支出,也极大限度地遏制了官员野蛮生长。

    起初,几乎每天都有人弹劾李青,但面对朱祁镇的留中不发,和李青厚脸皮,让那些恨他的人毫无办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也没人再找李青不痛快了,开始投入新一轮的势力角逐。

    保举制废除后,吏部水涨船高,其余几部附庸,都察院也再次改换门庭。

    六部恢复昔日荣光,内阁则成了行事部门,其权势、影响力,较之三杨秉政时,一落千丈。

    朝局终于回到了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不过,和太祖、太宗,仁宣时期还相差甚远。

    小皇帝远做不到令行禁止。

    …

    这天,李青摸完鱼回家,正准备起锅烧油,门却被敲响了。

    “谁啊?”

    李青解下围裙,来到院前开门,待看清来人,不禁一愣。

    “王公公?”

    对于王振,李青并没有欲除之而后快的心理,但也没什么好感。

    “有事?”

    “也没什么大事儿。”王振笑道,“咱家闲着无聊,转着转着就来了连家屯儿,想到李先生在这儿住,便想来拜访一番,冒昧了。”

    王振读过书,人品不怎么样,但说话还算好听,和普通太监相比,他倒更像文官集团出身的人。

    毕竟是落第秀才,文化素养这方面还是可以的。

    李青淡淡道:“王公公既然没事儿,可以再去四处转转,我还有事儿,失陪。”

    “先生且慢。”王振连忙抵住门,讪笑道,“咱家来找先生,还是有些事的。”

    李青扬了扬下巴,“直说吧。”

    王振有些恼火,怎么说他也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竟被李青如此冷落,但想到此行目的,不得不压下心中不快。

    “太后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