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61章 许大茂的吃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061章 许大茂的吃播 (第3/3页)

大伙都出出力啊,下周六就办,场地我来清,节目你们报,奖品我去买,保证热闹!”

    “二大爷,奖品有啥呀?”槐花追着问。

    “保密!”二大爷挤了挤眼睛,“保证你们喜欢。对了,傻柱,你那羊骨汤熬得好,庙会当天支个摊子卖咋样?肯定火!”

    傻柱挠了挠头:“成啊,我多备点料,再熬点玉米粥,暖和又顶饱。”

    “我来帮你烧火!”槐花举手。

    “我负责收钱!”许大茂凑过来,晃了晃手机,“支持扫码支付哦,紧跟时代!”

    三大爷抱着胳膊:“我就在旁边摆个摊,给人算收成,不准不要钱,准了就给两毛,咋样?”

    周阳默默点头:“我修东西不收钱,帮大伙看看就行。”

    张奶奶笑着说:“我把缝好的布老虎拿出来,谁要学,我免费教,材料自带就行。”

    二大爷看着大伙七嘴八舌的,笑得合不拢嘴:“这才叫过日子嘛!等庙会办完,咱再合计合计开春种地的事,日子就得这么热热闹闹的,对不?”

    大伙都点头,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树枝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撒了把碎金子。槐花捡起块冰碴,对着太阳看,冰碴里映出好多小光点,像藏着好多小秘密。她偷偷想,要是每天都这么热闹就好啦。

    庙会前一天,大伙都在忙着准备。傻柱在院里支起大铁锅,烧着热水,准备提前泡上羊骨;张奶奶把缝好的布老虎摆在筐里,有红的、黄的,还有带老虎纹的,个个精神;周阳翻出工具箱,把螺丝刀、扳手擦得锃亮;许大茂调试着手机支架,嘴里念叨着直播流程;三大爷把他的“农耕秘籍”重新誊抄了一遍,说要当“算命”的依据;槐花则帮着张奶奶剪布料,小手拿着剪刀,学得有模有样。

    “傻柱,羊骨泡够时辰了没?”二大爷扛着两袋煤进来,“我怕明天不够烧,多弄了点。”

    “够了够了,”傻柱指着泡在大盆里的羊骨,“这都泡了四个钟头,血水都出来了,熬出来的汤肯定清亮。”

    “那就好,”二大爷放下煤,“我刚去广场看了,雪清得差不多了,就等明天搭棚子。对了,李爷爷说他那台老收音机修好了没?他想明天带去当背景音乐。”

    “早修好了,”周阳举了举手里的收音机,拧了拧旋钮,里面传出咿咿呀呀的戏曲声,“调了个戏曲台,老人家爱听。”

    “周阳这手艺,真没的说!”二大爷赞了句,又对着院里喊,“都加把劲,明天让全胡同的人都来咱这庙会凑热闹!”

    傍晚的时候,许大茂突然“哎呀”一声:“坏了!我手机快没电了,充电器落家了——三大爷,您家有安卓充电器不?”

    三大爷翻了半天抽屉,找出个缠着胶布的充电器:“凑合用吧,去年捡的,能充就行。”

    许大茂接过充电器,插在墙上试了试,手机屏幕亮了亮:“还行还行,谢了三大爷!不然明天直播到一半关机,那可就出洋相了。”

    槐花抱着个布老虎,坐在炕沿上看他们忙,突然想起什么,跑到院里,把之前堆的雪人脖子上系的红围巾解下来,往布老虎脖子上一系:“这样更像真的了!”

    张奶奶看了,笑着说:“这丫头,还挺会打扮。”

    夜色慢慢沉下来,院里的灯亮了,昏黄的光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傻柱在灶台前守着熬汤,咕嘟咕嘟的声响像在哼歌;张奶奶还在缝最后一个布老虎的眼睛;周阳在给收音机换电池;许大茂举着充电的手机,对着锅里的汤拍预热视频;三大爷则在灯下研究他的“秘籍”,时不时用笔划两下。

    槐花打了个哈欠,靠在李爷爷身边:“爷爷,明天我能早点起吗?我想第一个到广场。”

    李爷爷拍了拍她的背:“能啊,让傻柱给你留碗热汤,喝完暖和,再去堆雪人。”

    “嗯!”槐花点头,眼睛慢慢闭上了,嘴角还带着笑,像是梦到了庙会上的热闹。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透,院里就忙活起来了。傻柱把熬了一整夜的羊骨汤装进保温桶,香气飘得老远;张奶奶把布老虎装进竹筐,上面盖了块蓝布;周阳背着工具箱,里面塞满了零件;许大茂举着充好电的手机,嘴里叼着个馒头;三大爷揣着他的小本子,说要去占个好位置;槐花裹着厚棉袄,手里攥着红围巾,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

    胡同口的小广场上,已经有人在搭棚子了。二大爷指挥着几个年轻人钉木桩,看见他们来,喊了声:“傻柱,汤放这边!最显眼的位置!”

    傻柱把保温桶放下,掀开盖子,热气“腾”地冒出来,混着肉香瞬间弥漫开,不少路过的人都停下来探头看。“来碗热汤不?刚熬的,五块钱一碗!”傻柱吆喝了一声,立刻有人应声:“来两碗!”

    许大茂赶紧架起手机直播:“家人们看!老北京胡同庙会开张啦!第一单生意来了——傻柱的羊骨汤,香到犯规!”

    三大爷在不远处摆开小马扎,面前放了张纸,写着“测收成,问祸福”,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八卦图。槐花学着张奶奶的样子,坐在布老虎摊前,有人问就怯生生地说:“奶奶缝的,五十块一个,能挂着辟邪。”

    周阳的摊子前也围了人,有个大爷举着个坏了的闹钟:“小伙子,能修不?走得忽快忽慢的。”周阳接过闹钟,拧了拧发条,听了听声音,点了点头:“能修,您半小时后来取。”

    李爷爷坐在轮椅上,旁边放着那台老收音机,咿咿呀呀的戏曲声吸引了不少老人,围着他聊天。

    太阳慢慢升起来,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傻柱的羊骨汤卖得最快,保温桶见了底;张奶奶教几个阿姨缝布老虎,针脚歪歪扭扭的,却笑得开心;三大爷的摊子前也围了人,他眯着眼翻着小本子,煞有介事地说:“你这卦象,开春种白菜准丰收……”

    槐花举着两串糖葫芦跑过来,递给周阳一串:“给你!修东西辛苦了!”又递给傻柱一串,“你的汤真好喝,有人说想跟你学熬汤呢!”

    傻柱擦了擦手,接过糖葫芦咬了一口:“想学啊?让他跟我打三天杂再说!”

    许大茂举着手机追过来:“家人们看这糖葫芦!糖壳脆,山楂酸,绝了——哎,三大爷又在忽悠人了,说人家今年种土豆能收八千斤,他咋不算算自己的冻梨能卖多少呢!”

    三大爷听见了,隔空喊:“你懂个屁!这叫气场!气场懂不?”

    广场上的笑声、吆喝声、戏曲声混在一起,像一锅熬得浓浓的八宝粥,稠稠的,暖暖的。槐花舔着糖葫芦,看雪地上的人来人往,突然觉得,这大寒天里的热闹,比夏天的冰棍还让人欢喜。

    日头爬到头顶时,二大爷搬着奖品过来了:“都过来抽奖啦!凭消费小票就能抽!”奖品有洗衣粉、酱油、还有个大大的布娃娃——槐花一眼就看中了那个布娃娃,眼睛都不挪开了。

    抽奖的时候,槐花攥着买布老虎剩下的小票,紧张地闭着眼。等她睁开眼,看见手里的纸条上写着“布娃娃一个”,一下子跳了起来:“我中了!我中了!”

    傻柱拍了拍她的背:“厉害啊!手气这么好!”

    张奶奶笑着说:“这孩子,跟这布娃娃有缘。”

    许大茂举着手机记录下这一幕:“家人们看!小锦鲤诞生了!这运气,羡慕不?”

    三大爷也凑过来,眯着眼看了看布娃娃:“啧,比你张奶奶缝的布老虎差远了,不过……看着还行。”

    槐花抱着布娃娃,脸蛋红扑扑的,像揣了个小太阳。广场上的人渐渐散去,大伙收拾着摊子,傻柱的空桶被风吹得“咚咚”响,周阳把修好的闹钟递给来取的大爷,三大爷数着今天赚的零钱,嘴角咧到了耳根。

    “明年还办不?”槐花抱着布娃娃,抬头问二大爷。

    二大爷笑得满脸褶子:“办!必须办!明年咱弄个更大的,再请个戏班子!”

    风还在吹,但谁也不觉得冷了。夕阳把大伙的影子拉得老长,地上的雪开始慢慢化,渗进土里,像在悄悄孕育着春天的种子。槐花踩着化雪的水洼,看着手里的布娃娃,又看了看身边说说笑笑的人们,心里甜滋滋的。

    她想,原来冬天也不全是冷的,只要身边有人陪着,有热汤喝,有热闹凑,再冷的日子也会变得暖和。就像这庙会,就像这慢慢化掉的雪,总会留下点甜甜的、暖暖的回忆,等着开春的时候,发芽、开花,长成更美的样子。

    收拾完摊子,傻柱提议:“晚上咱还熬羊骨汤,就着馒头吃,咋样?”

    “加我一个!”许大茂举着手机,“我直播吃播,保证点赞破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