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九十八章 谋逆之罪,魏帝野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百九十八章 谋逆之罪,魏帝野望! (第3/3页)

手。”曹叡低声自语,声音虽轻,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刘公嗣,那人对权势的渴望,几乎要溢出他的眼眶了。而我大魏,能与世家共享权力,古往今来,唯有本朝能够做到,但本朝与世家分享权力,在他手上也要成为历史。”

    他可不会分享帝国的权力。

    伊仇入汉,是曹叡在背后精心策划的一场大戏。

    他要让魏国的士族们亲眼看到,一旦天下落入汉国之手,他们这些世代积累起来的权势与地位,将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曹叡深知,唯有让士族们感受到切实的威胁,才能迫使他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自己周围,共同对抗外敌,维护大魏的江山社稷。

    “陛下,司马仲达请求领兵屯田之事,不知陛下意下如何?”大内官辟邪适时上前,声音低沉而恭谨。

    曹叡闻言,眉头微微一挑,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司马懿,这个名字在他心中既有欣赏,也有戒备。

    前番平定轲比能与公孙渊之乱,司马懿立下赫赫战功,其能力与威望在军中日益高涨,这让曹叡不得不有所顾忌。

    然而,当前局势微妙,汉国虎视眈眈,国内又需稳定,司马懿的才能确实不容小觑。

    沉思片刻后,曹叡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司马懿之才,朕心知肚明。只要他不掌军权,便不足以构成威胁。我大魏正值多事之秋,人才难得,岂能因私废公?他既有此意愿,朕便允了他。但记住,务必派人暗中监视,不可使其权势过盛。”

    辟邪闻言,心中一凛,连忙应诺。

    曹叡放下茶盏,站起身来,目光穿过窗棂,望向远方那片广袤的天地,心中涌动着无尽的豪情与壮志。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大魏若要长盛不衰,就必须掌控士族,同时也要有制衡之道。伊仇之事,便是给所有人的一个提醒,无论是谁,若想挑战朕的权威,下场都不会好过。”

    另外一边。

    在魏国的都城,春日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微风拂过,带来一丝丝凉意,却也夹杂着都城独有的繁华与喧嚣。

    在这座城市的一隅,有一座古朴而庄重的府邸,那便是司马懿的居所。

    府邸外,高大的槐树挺拔而立,枝叶茂密,仿佛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神秘。

    朱红的大门紧闭,偶尔有仆人匆匆进出,显得格外忙碌,却又井然有序。

    这一日,府邸内气氛略显不同。

    司马懿身着深色朝服,立于正厅中央,面容沉静如水,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厅内,几幅山水画挂于墙上,笔墨间透露出主人的淡泊与高远。

    案几上,一盏清茶散发着袅袅热气,与这紧张的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室内的宁静,一名身着华丽服饰的太监匆匆步入,手中紧握着一卷黄绸,那是皇帝的圣旨。

    太监神色肃穆,环视一周,最终目光定格在司马懿身上,尖细的嗓音响起:“司马大将军接旨!”

    司马懿微微俯身,双手拱于胸前,神色恭敬而庄重。

    随着太监抑扬顿挫的宣读,那卷黄绸缓缓展开,字字句句,清晰入耳——皇帝任命司马懿总理天下屯田事宜。

    听完圣旨,司马懿当即领旨谢恩,声音沉稳有力,没有丝毫犹豫。

    打发走宣旨的太监后,他脸上的表情依旧平静无波,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然而,平静之下,是司马懿深邃的心思。

    他深知,作为魏国世家的一员,自己与众多同僚一样,早已成为皇帝心中的忌惮。

    军权,那个曾经让他叱咤风云的权力,如今已遥不可及。

    但司马懿并未因此沮丧,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即便不在军中,他也能以自己的方式影响魏国朝堂。

    府邸的书房内,司马懿独自一人,窗外是精心打理的花园,花香随风飘入,却难以抚平他心中的波澜。

    他缓缓踱步,手指轻轻摩挲着书架上的一本本古籍,思绪万千。天下屯田,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既要保证粮食的充足,又要防止地方官员的贪污腐败,更要平衡各方势力,确保国家的稳定。

    这是一个苦差事,却也是一个权力深入地方的好机会。

    不管怎么说,有事做,总比赋闲在家来得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