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以物抵债 (第2/3页)
意从大局的角度出发。
现在国家还不富有,各方面都急缺资金、物资,而文艺界的一动一静,都非常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甚至是效仿。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作协大搞庆功宴,办文艺联欢、大肆表彰优秀,摆宴聚饮,必定会被众多单位学习,到时候极其容易造成铺张浪费,对国家发展不利。
所以啊……”
茅老呵呵笑着抽出一支烟,甩手扔给陈凡,笑道,“等哪天社会发展、物资丰富、群众富裕了,我们再采纳你建议的后半段也不迟。”
陈凡眨眨眼,伸手抓住烟,顿了两秒,不禁咧嘴笑道,“终究还是领导,就是高瞻远瞩,佩服佩服。”
……
晚饭是陈凡请客,就在杂志大院里的食堂,不过领导们都自带了粮票,他就掏了一点现金,总共花了十几块,也算是铺张了。嗯,倒是没有浪费,因为全都严格执行光盘行动,是一点儿都没剩下。
酒足饭饱,陈凡开上自己的小面包车,在车辆稀疏的大街上拐了几个弯,便到了后海家里。
这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在门外就能看见院子里的灯光。
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刘娟和马岚已经下班回来上班。
嗯,从道观下班,回来洋房大院里上班。
她们两人都拿两份工资,做得好还有奖金,加起来一个月工资上百块,在她们家里都是最高的。
昨天陈凡还听张玄松在唠叨,说是两人家里都在给她们寻摸对象,可两人都看不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嫁出去。
当时就愁得陈凡直皱眉,想着她们要是嫁了人,自己上哪儿找合适的家务工去?
还好晚上问她们的时候,两人都斩钉截铁地表示这几年没有考虑过结婚的事,才让陈凡稍微放心了一点。
毕竟手脚勤快、还值得信任的家政工可不好找,在后世,这种优质保姆都是从来不在市场上流通,一旦找定主家,除非主家负担不起,否则基本上就不会放人,大多都是在一家干到老,带完儿子带孙子,几乎过成了一家人。
虽然人走了还可以再找、再培养,他可不想培养几个就跑、培养几个就跑,很累的。
就在他思绪发散的时候,刘娟已经出来开门,陈凡一边将车开进去,一边说道,“回头问一下云湖机械厂驻京办的申主任,这边有没有自动门设备,有的话搞一套过来,没有就让他们总厂发一套。”
上海家里的大门都已经改造过了,这里还得靠人工开门,忒落后,必须改。
刘娟应了一声,“哦。”
她先把门关上,随后说道,“陈哥,周大叔过来了。”
周大叔?
陈凡眼珠微转,“你是说,周亚丽的父亲?”
刘娟立刻点头,“嗯嗯,他是今天上午从广州飞过来的,先在隔壁他们公司那里落脚,然后找到观里,跟张爷爷他们见了面,张爷爷就把他带这儿来了。”
陈凡关上车门,看着大门往里走,问道,“三位师父也在?”
刘娟点头跟上,“都在呢,晚饭也是我们在观里做好了带回来吃的,因为您说不会回来吃饭,所以他们都已经吃过了,这时候正喝茶聊着天。”
几句话的功夫,陈凡已经站在门口,推门进去,客厅里半暗半明,只有茶台那里的灯是开着的,其他地方都昏暗一片。
陈凡立刻按下开关,整个客厅的灯都亮了。
这间洋房本来就大,他还特意将一楼设计成没有隔断的一大片空间,此时灯光一亮,愈发显得宽敞,加上没有几件摆设,空空荡荡跟图书馆大厅似的。
正在聊天的几个人齐齐转头看向他。
张玄松嚷嚷道,“你开那么多灯干嘛,浪费电。”
陈凡将背包放到桌上,换了双拖鞋,往茶台走去过,笑道,“我一年才在这里住几天,还不兴浪费点电。”
随后对着周正东挥挥手,“老舅,佳姐说你在广州参加广交会,那边的工作忙完啦?”
他说着拉开椅子坐下,马岚刚好端着泡好的茶端过来,放在他面前,“陈哥,这是刚泡的,小心烫。”
家里用的茶具餐具都是7501瓷,哪怕装的是刚烧开的开水,捧在手里也不觉得烫,但喝在嘴里就不得了了,所以她才特意交代了一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