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1章 税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11章 税制 (第3/3页)

“她们吃了多少杖,本官今日替她们一杖不少的还给你。”

    胡山彻底傻眼了。

    “不是,先生,我还有可是没说完呢!”

    “就凭前面那几点,先打完再说!”

    胡家门外一片死寂,只有胡山的惨叫声此起彼伏。

    及至被杖完,宁玦这才蹲下身来,盯着瘫在地上的胡山道:“你现在可以去给你家的那些世交,你的那些亲朋报信了。”

    胡山哭丧着脸道:“先生,您倒是听我说可是啊!”

    “那些都是我编的,我谁都不认识啊!”

    宁玦一声怒吼。

    “嘴硬是吧?!事到临头还想死撑着保他们是吧?”

    “没有人给你姓胡的撑腰,她们三家人能求告无门,闹到今日这般地步?!”

    “接着打!”

    胡山赶忙摆手道:“别打了!再打真活不了了!”

    “打!”

    “我赔!我赔她们银子成了吧,一条命一百两银子,一共三百两,够他们一家过活十几年了,先生,这总成了吧?别打了。”

    宁玦的表情这才稍稍舒缓了些许。

    “银子呢?”

    “进去拿!进去拿!”胡山玩命的朝着一旁的胡二使着眼色。

    胡二赶忙跑进了宅邸中,抱出了一只木箱。

    “老爷,六个五十两锭,您点点。”

    “给我作甚,给他们。”

    胡二旋即便将银子塞给了侧旁的衙役。

    “好!”

    顷刻之间,围观的吃瓜百姓便传来了一阵欢呼声。

    胡山只是将这三户人当个棋子用,万万没想到却是碰到了宁玦。

    “先生,您这是私设公堂啊!”

    还没等胡山开口,身后便传来了一阵的马蹄声。

    看完热闹的五城兵马司也终于凑了过来驱散百姓了。

    “都散了!此案已然告终,都聚在这里作甚?!南都要道,不可淤塞,快些散了!”

    宁玦这才看着面前的众百姓拱手道:“诸位放心,这三百两银子宁某定然会如数交给那三户人家的。”

    “若是她们没有拿到,那便报上见吧。”

    听到宁玦这么说,吃完了瓜的百姓旋即陆续散去。

    宁玦这才看向了瘫在地上的胡山开口道:“对,就是私设公堂,找你家的那些世交故旧参我去吧,动私刑者,宁玦,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别参错了人。”

    胡山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哭求道:“宁佥宪,您这是说甚话啊!”

    “您怎就不明白呢,那些都真的是我编出来的啊!”

    “还嘴硬是吧?”宁玦一把上前便夺过了一根水火无情棍。

    “他们不是为了保我!兹事体大,胡某也是没办法了才让她们三户去投石问路的啊!”

    宁玦举着水火无情棍的手登时便僵在了原地。

    “你什么意思?”

    “佥宪明察啊,刘家港是当年三宝太监七下西洋的起锚之地,已然是江南能找到最大的码头了,连刘家港都淤塞至此,这江南还有能正常行船的码头吗?”

    “这是刘家港的第一起命案,却不是江南第一起,整个江南眼下已然找不出能正常吞吐的码头了啊!几乎每个月就要有几次这般的祸事。”

    “一二百两银子对我们来说确实不是大数,谁禁得住每个月都这么来几回啊!更何况,大头不是人命,是那些白白漂没的货殖啊!”

    江南河网密集,商贾多用水道运输,这等于是老天爷把高速公路给修好了,固然江南不缺水。

    但随着商船愈多,吃水愈深,各种问题也都一股脑的冒了出来。

    吃水深的船需要更深的河道,更繁忙的商船也需要更宽的河面,而作为河、海联运的枢纽港口,运载能力也已然超出了极限,需要扩建更多的船埠。

    因为早先的小农经济,这种事情一般是由乡绅带头,带着同乡同里出工出力的就把事情给干了。

    这些乡绅是能把要占的地腾出来,该安置的安置了,上下打点清楚,客商们没这个本事,熟人越多买卖越不好做,最在当地能有一两个朋友便已是不错了,有钱都没地方使。

    宁玦蹙眉道:“码头不够了那便修呗,江南那么多的空地呢。”

    胡山这才哀嚎道:“修?真若是能修何以至此啊!”

    “我们是走尽了门子,想尽了法子,无外乎就是四个字,兹事体大,我们就是想修个码头啊,实在是想不明白,怎的就兹事体大了!”

    “我胡某人是给她们使了些绊子,但最多也就是在崇明县能活动一番,出了崇明,到了州府,我哪有那个本事啊!”

    “都是因这兹事体大,各府县才不敢受理,真的与我无关啊!”

    宁玦的眉头逐渐紧蹙:“所以,这本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你们不敢跟朝廷上疏阐明,所以便故意不给这些遗孀抚恤,逼着她们闹,逼着她们豁出命去替你们办事?”

    方才还趴在地上哀嚎不止的胡山声音也随之低了下去。

    “我……我不是赔她们银子了吗,而且寻常一条人命也就是五十两。”

    “将此人拿了,拖回都察院,找个大夫盯紧了,伤好些了便再杖二十,杖满一百杖为止!”

    及至此时胡山才真正的有些慌乱了起来。

    “胡二,赶紧想法救我啊!”

    胡山抬起头,这才看到胡二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说道:“老爷,您放心吧,小的今夜便去找人搭救您。”

    只是嘴上这么说,但直到胡山被人拖走后,胡二都没有出门的意思。

    ——

    宁玦回都察院后调阅了几份江南各港的公函以及水道的情况,而后便匆匆进宫。

    只不过当宁玦将面前的这一摞奏疏放在朱载壡的书案上时,朱载壡却是将停在了原地。

    “宁师此奏批不得,最起码现在还没到批的时候。”

    “为何?”宁玦疑惑道。

    朱载壡的回答也很简单粗暴。

    “因为朝廷就没收这份钱啊,要修这码头,日后还要年年修缮维护扩建,不仅是拨银子这么简单,取于何处便用于何处,朝廷总不能让天下的农户去给商人修码头,要修这么多的码头,首在革税制。”

    “那就革啊!”

    站在侧旁的张居正这才开口道:“宁兄,古来商税所得皆入属内库,革了税制,商税必将冗杂,那就必须要如前宋那般划入户部,亦或是如同汉唐那般由外朝代为征缴,而后解入内库。”

    “划入户部那便划入,内库……”还没等宁玦说完,便意识到了这事究竟是哪里兹事体大了。

    在明代无论怎么革税制,本质上都是在将天子与朝廷做切割。

    之所以没有州县官敢受这个状子,就是因为受了这个状子,一定会带出江南各码头逼仄的问题,到时候谁受这个状子谁便是试图将天子与朝廷做切割那只出头鸟。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