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2章 涅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2章 涅槃 (第2/3页)



    南京各营军士们的神经亦是紧绷到了极致。

    所有人都知晓,朝中任何一次吵架都有可能引发一次巨大的骚乱。

    ——

    萃和堂内,脸上淤青已然散去的何心隐站在讲台之上。

    只不过讲课时的何心隐亦是心不在焉。

    秋收之后,不计其数的佃农想要来书院中“听课”,何心隐也只能将书院的大门关了起来。

    但即便是佃农不来了,每日来书院听课的书生却仍旧日益减少。

    直到这一日。

    一个操着淮西口音的书生径自起身,满脸迷茫的看向何心隐。

    “先生,城中百姓倒悬,圣人可有破局之法?”

    “致良知可救民耶?知行合一可救民耶?”

    向来喋喋不休的何心隐这一次没有再为学生解惑。

    连需要“知”什么都不知道,哪里来的“致良知”又怎么“知”行合一。

    “先生,华亭徐阁老的老家,远甚于金陵,可有破局之法?”

    “没有。”

    何心隐手中的戒尺倏然垂落。

    什么心学、什么理学。

    统统在饥饿面前黯然失色。

    因为他们解决不了百姓面临的问题。

    即便是在此等境况之下,依旧有人躲在小楼日夜苦读,但选择走出家门的书生却越来越多。

    他们好奇百姓现在正在经历什么。

    ——

    原本书生最多的江南贡院外,眼下也已然挤满了在城中做工佃农家中的老幼。

    八府赶往南京参加府试的生员们有不少都在考场外停了下来。

    这一路走下来,他们见到了他们毕生难忘的景象。

    “诸位兄台,我,我不考了,国事如此,即便是圣人在世,也不会坐视不管,我要去松江看看,我想知道朝廷的弊病究竟出在了哪里。”

    “兄台……我们同去吧。”

    “……”

    迈出这一步是亟需魄力的。

    每一个能走到考场外的书生,都意味着他们已经受了家中太多供养。

    先贤的光芒因此耀眼。

    这些少不更事的书生们心中有一个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

    自古以来天下未乱而农先蒙难。

    今日却是城外的农户还在风轻云淡,一进城却仿佛变了世间。

    越来越多的书生在考场外放弃了科考,扔掉了那一堆“故纸”朝着江南走去。

    即便他们只占天下读书人中的一小部分。

    但随着这场源于江南的变法愈发深入,这个队伍注定越来越庞大。

    这一次不是因为什么鸡鸣大会,出行的也不是什么早已功成名就的大儒。

    这是古书之上未曾记载过的事情。

    他们既像拦住公车的书生,也像毅然东去的十二月党人。

    更像两千年前的春秋之时的诸子。

    不计其数的“士”带着心中的疑惑,开始了自己的周游列国之旅,只为去探寻那个答案。

    四书五经再次被人丢弃街头。

    若在早些时候,丢书之人定然会被人迎头盖脸的一通臭骂,甚至被开革功名。

    只是现在,所有人都默认了这一幕。

    即便是仍在苦读备考的书生也都知晓。

    圣教,最起码是程朱陆王这些宋学大儒,已经不似当年那般神圣了。

    直到第一家书院摘下了门口的牌匾,换上了“不入故纸”四字的牌匾。

    有人怒斥“宋儒之害,甚于秦火。”继而转身投诸于汉唐之学,第一个与宋学针锋相对的“汉学”诞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