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6章 浮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36章 浮言 (第3/3页)

有善终之天子?”

    “这圣旨,不是障棂是何物?”

    朱典楧身旁的内侍闻言脸色惨白。

    “殿下慎言啊。”

    “慎你*的头!”朱典楧一脚便踹在了那内侍身上,将那内侍踹出了船舱。

    “这天下是我朱家的!不是那帮腐儒的!”

    朝廷把这些藩王当猪养,不代表这群被圈养的藩王就真的是猪。

    天天被王府署官监视。

    由己度人本就是人之天性,这几朝的事情又本就离谱,他们很难不多想。

    “宁克终,孤让你走了吗?你不是要替孤伸冤吗?”

    “你不冤我替你伸毛线?!”

    “砰!”的一声,宁玦便摔上了房门。

    朱典楧一脸懵然的看向内侍。

    “他还生上气了?他生气什么?!这帮文官就是没一个好东西!”

    内侍尴尬的笑了笑。

    “殿下,您吃茶,您吃茶……”

    就在宁玦带着朱典楧入京之际,一封封以京山侯、驸马都尉、宗人令崔元的名义发出的信件,快马加鞭的送到了各藩入京谐阙的宗人手中。

    信中内容皆是急切之色,催促各宗人入京,却又不明说有何事,好似是在故意引人想入非非。

    各藩宗人这下更不敢迁延,恨不得星夜兼程的匆匆赶往京师。

    因为崔元是嘉靖的人。

    这封信,看似是以崔元的名义发出的,实则是嘉靖写给他们的信。

    也正是因为这封信。

    原本流传在各藩中的各种流言、黑幕在一条条通往京师的驿站、水驿上逐渐汇总了起来。

    这些流言真真假假,既有子虚乌有亦有真人真事。

    最引人瞩目的自然便是那在午门外杖毙的百余名翰林。

    什么伊王不法。

    在他们的眼里,早就将此事当成了士大夫扣到他们头上的大帽子了。

    这班士大夫就是奔着欺负朱家人来的!

    不就是欺负老实人吗?!

    “王叔,这帮文人这一次是奔着废了咱朱家的各藩来的啊!陛下这怕也是被逼得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才召咱们入京的。”

    “一百多人,要我说,就全都杖毙了拉倒!无非是咱们陪着陛下再打一遍天下!当年高皇帝只身一人都不怕,咱们现如今这么多宗藩怕甚?”

    运河水道上,唐府、周府、赵府的几位皇亲议论不休。

    只有一位十四岁的少年闻言起身。

    “诸位皇亲,眼下言多凭少,还是应当先行入京,探查清楚再下定论。”

    少年年纪虽小,却是实打实的郑世子。

    经少年这么一说,这些宗人也都相继闭上了嘴。

    “殿下可有表字了?”

    “叔祖折煞,祖训有云,入内则只叙家礼,侄孙表字伯勤。”

    虽然通过每月送抵王府的京报朱载堉(yù)能看出朝中局势不似这些这些宗人的凭空揣摩,但朱载堉亦能感觉到自这场己酉之变后,庙堂之中的暗流涌动已然行将跃出水面了。

    甚至连他们这些已然躲了百年清闲的宗亲,也已经被卷入到了这场倾轧之中。

    朱载堉知晓此去京师凶险非常,但他终究姓朱。

    这位七辞王爵,精通天文、地理、数学、音律,被西洋人视为影响了文艺复兴的东方圣人。

    入京了。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