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2章 同去!除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22章 同去!除贼! (第2/3页)

下来狠狠的砸在地上。

    不以万物为刍狗,大事难成。

    张居正离开刑部时,宁玦最终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叔大,鲸波鼍浪,在朝不在野。”

    一场春雨席卷了整个直隶,田间地头的佃农终于可以喘口气不必费心力的去浇地。

    六部九卿却无一人关注这场春雨亦无人上报祥瑞。

    清宁宫中,高拱的声音回荡在宫中。

    “……京师书坊梓匠、印刷熟匠月食已近八钱银子,学徒月食亦有二钱,袁氏制衣等染坊熟匠月食有银七钱,学徒又募七百、各地玉石输京,京师各门课税,较上月已增四倍余,京中流民亦有增。”

    之前还对这帮人喊打喊杀的高拱,在这一刻已然态度已然翻天覆地。

    “殿下,照此看来,这事情反倒没有那般可怕。”

    朱载壡疑惑的闻询道:“百姓安居,为何京师流民竟有所增?”

    高拱拱手道:“直隶流民自然数倍于京师,听闻京师有活计,直隶各州府流民自然闻风而至。”

    朱载壡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而后便将目光看向了张居正。

    “张先生为何不置一语?”

    张居正自怀中掏出了一沓传单。

    “殿下,这染坊跟书坊的买卖兴隆,可这京中的士、民,动静怕是要越闹越大了。”

    朱载壡接过张居正递上来的传单,表情却是不由得一沉。

    这些传单显然已经不是陶家在后面推动了。

    更多的则是详细拆解新法、旧法的异同,京师各唱报馆的唱报先生们,也直接兼任起了朝政解读的职能。

    只不过这个解读,显然跟张居正起初预想的情况不一样。

    “新法若行,则天下家家缸中有米,餐餐有肉只在旬月之间。”

    “……”

    “旧法若废,则国将不国,朝无忠臣,家无孝子,牝鸡司晨,天下大乱未远矣。”

    “……”

    仅仅看了两版,朱载壡便愣住了。

    别说是百姓了。

    哪怕朱载壡知道事情原委,都被这传单上的内容说动了,甚至觉得两边说的都有道理。

    可惜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

    那就是这些分析已经跟大明的这场变法没什么关系了。

    显然印这些传单的人,关心的压根就不是何为旧法、何为新法。

    他们只是在编故事,让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想听的故事而后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而后将钱花在他们店里。

    “张先生,这势头怕是有些不对,这些唱报馆是不是该管管了。”

    张居正又将一摞科道言官弹劾唱报馆的奏本端了上来。

    “殿下,这些都是弹劾唱报馆的奏本。”

    “张先生的意思是,先抄封一些?”朱载壡的眉头一挑,不料高拱却先站了出来。

    “启奏殿下,臣不敢苟同。”说罢,高拱便指着张居正手中的奏本说道:“叔大,士人不会需要旁人唱报的,能去听唱报的均是小民百姓,贸然抄之,旧党之势必大,咱们怕是要白折腾了。”

    “依臣所见,听其自流,朝廷只需要做好朝廷的事便是了。”

    张居正欲言又止,因为张居正察觉到哪里不对劲但却又说不出来,只得附议。

    一块玉佩确实比一块红布值钱的多。

    但士人终究是有限的,而且在京师的士人,只占京师人口的一小部分。

    玉佩才赚几个钱啊!

    当看到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