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镇南关大捷(4) (第3/3页)
通途,无人过问,乃亲迎其丧,痛哭厚殓,诸军感泣。复又创设医药局,治军士之阵伤者,每日必两三次往看,事缓后亦日往一次。
于主、客各军将领,苦心调和,视同一家。粮饷、军火不分东局、西局,但择其急者便宜应之。在军自奉刻苦,滥费冒支,力持不予。于战恤功赏,则搜刮腾挪,力从其厚,一无吝惜。
护抚命下之日,欢声雷动,桂省官吏、军民,若庆更生,无论桂军,即广军、楚军诸大将无不虚心相听,愿为尽力。
大抵冯子材、李秉衡两臣,其忠诚廉直皆同,而其得人心亦同。一战之功不足喜,而边疆文武大臣能得人心,则亦足恃矣。此后边防,不论有事无事,当可措置得法。
该两臣均膺重任,克振大局。臣等既确有所知,不敢不据实上闻。其应如何优加褒赏之处,出自宸裁。
慈禧太后接奏,迅谕:冯子材、李秉衡、苏元春等所有奋勇以及伤残将士,自当论功行赏;所有阵亡将士,务必重殓厚葬。此次骤然停战,确属无奈,但待“定远”、“镇远”铁甲巨舰至日,再与外人争长论短!我与法人台海交战,亟需坚船利炮,德意志人却以“局外中立”,迟不交船,殊属可恨!
1885年4月6日,新任法国外交部长法来西讷电令驻华公使巴徳诺迅速赴津,再与直隶总督李鸿章细商停战通商事宜。
李鸿章闻讯,怅然喟叹:总理衙门一再严饬,只可签字画押,无须与人争辩,吾提线木偶矣!和议者,二赤赫德也;吾随同画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