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七十四章 军火市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七十四章 军火市场 (第3/3页)

分选手,而能拿满分,这只是试卷的分数,实际上三个国家在前沿军事工业上都有各自的绝门独技,只不过都藏着掖着,没有表现出来。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在五个国家里,我们东非应该是最全面的选手,德国则是比较偏科,在部分领域极为优异。”

    弗里德里希皇储口中所谓的德国偏科,那也只是针对东非而言,实际上德国在军事工业上的短板,对比其他国家并不突出,尤其是在德国吞并奥匈帝国以后。

    现在德国的军事工业实际上是原德国和奥匈帝国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恐怕也就只有东非,美国,苏联能够在体量上与之对比。

    而这四个国家都是人口过亿的国家,东非更是有两亿人口,因此这四个国家的产业也最健全,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做不到的。

    相较于东非和美国,德国和苏联最大的劣势就是海军实力太弱,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他们毕竟海洋条件不如东非和美国。

    弗里德里希皇储就说道:“针对海军的话,德国就不太行了,反倒是英国依旧可以维持在一流水准,和东非、美国在同一水平线。”

    仅从纸面数据看,现在的英国海军依旧如日中天,皇家海军有着庞大的家底,并且依旧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

    东非和美国作为后起之秀,想要超过英国,还需要时间,尤其是海军规模上,当然,现在美国在海军上的投入是不如东非积极的。

    东非在恩斯特的影响下,已经悄悄展开了新一轮的海军竞赛,以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二次世界大战,而美国现在孤立主义盛行,对国际事务不大关心。

    “帝国、德国,美国,英国和法国,是国际军火市场的五大巨头,是军事工业最顶尖的五个国家。”

    “而除了五大巨头以外,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军工业强国就没有竞争力,就比如主打价格优势的苏式武器,苏联的国防工业已经发展起来,虽然他们的武器比较粗糙,可是低廉的价格对一些贫国和弱国依旧有很大吸引力。”

    “在这方面,日本的情况和苏联差不多,甚至日本的人力成本更低,不过,日本的武器,也就在远东地区能够发挥作用,甚至覆盖不到太平洋其他地方。”

    “接着是意大利,意大利的军工业在二流工业国家里也很有竞争力,尤其是意大利的轻武器,并不比其他国家差。”

    “除了列强国家,一些国家的军事工业也不错,只不过产业比较单一,就像瑞典,比利时,荷兰,奥斯曼,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国家,它们在一些单一领域也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具备一定规模的军事工业能力。”

    “还有那些贫国,弱国,这些年的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至少不需要所有军事产品都依赖进口,这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军火市场的萎缩。”

    “世界上的列强太多,工业国也太多,造成了如今国际军工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所以,想结束这种局面,就必须终结旧的国际秩序,重新分配蛋糕。”

    弗里德里希皇储的总结很有道理,现在军火市场陷入了严重的“内卷”,这本身就是现在国际格局多极化的一种体现。

    把军火市场比作一块大饼,却有一桌子客人拿着刀叉抢夺,军火市场的竞争自然不可能轻松。

    前世二战后,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美国和苏联清场后,国际军火贸易市场的玩家就变成了这两个,形成了美系和苏系两大武器装备体系,并且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苏联解体后

    在苏联解体后,美国独占国际军火贸易的大蛋糕,那段时间的美国军工业可以说爽翻了天,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远东帝国军事工业崛起之后。

    因此,东非以后肯定也要对现在的军火贸易市场进行清场,可以预见已经出局的国家,就包括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现在牌桌上能坐着的国家只有东非,美国,德国和苏联,而苏联和德国两个国家还要较量一番,决定谁能够留在牌桌上。

    这样东非,美国,苏联(德国)大概率就是新国际秩序的建立者,这三个国家再开展新一轮的竞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