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9章:又一个热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19章:又一个热闹 (第3/3页)

   如果要的话,主动地,免费地,送来一些样品吧。

    当然,送归送,可不包上杂志。

    对了。

    到时候还要特别交代一下,不只是限于四大名石,甚至,不只是限于专门的印章石料,玉石、翡翠、木料等等,只要是能刻章的,都可以送来。

    还有如同前些日子刚到手的牡丹石那种。

    牡丹石太硬,传统刻刀不能刻,但改用机器就没问题了。

    只要好看,都没问题。

    毕竟苏杭要的就是一个‘赏心悦目’。

    暂时记下这件事,苏杭又和一群姑娘聊了一会儿,电话响起,陶家打来,要求陶暖瓷回家,丫头哼哼唧唧了一阵,还是依依不舍地出门。

    苏杭亲自送陶暖瓷和被丫头强拉着的曹婉婉上车,约好了明天一起去学校,看着秦彩盈驾驶桑塔纳2000离开,这才返回楼内。

    虽然身边一大群姑娘,一夜倒是无事。

    第二天,早早起来,不等苏杭吃过早饭去学校,电话就一个接一个地打来。

    随即,还有女秘书夏兰匆匆赶到。

    又有了热闹。

    不是什么大事,但,就是热闹,具体在宏康药业那边,默默经营了几个月,苏杭作为大股东的事情,还是被怀庆当地的报纸报到了出来。

    因为,根据宏康的财务状况,预计这个月,本来名不见经传的这家药厂,单月的营收就可能突破1000万元。

    或许十几二十年后,月入千万年入上亿的企业根本就排不上什么号,但,在这个大部分顶级企业营收还是10亿级的年代,一个地级市,突然冒出一家年收入可能破亿的企业,那肯定会非常吸引人注意。

    更何况,宏康药业的背后,还是某个这一年来风头正盛的少年作家。

    苏杭本人对这件事既意外也不意外。

    意外的是,参照曾经记忆,照猫画虎的一个项目,竟然真的就这么成了。

    即使现在已经是1996年的5月份,但既然一上马就在过往短短三个月时间从一年营收五百万做到月入千万,后续继续增长,只是今年,年入破亿问题就不是太大。

    不意外的是,这年代,‘商业奇迹’比比皆是,比如这两年的三株口服液,推出一年营收破亿,两年营收就突破了20亿,预计今年甚至要到80亿的营收,小小的宏康药业,实在是不算什么。

    至于原因……

    太复杂,但简单来说,就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需求的迅速释放。

    因此,找准了方向,再有一些实干型的掌舵人,短期内创造一个商业奇迹,丝毫不是问题。

    问题还是能不能长久。

    就说今年,南边的某个巨人,之前几年轰轰烈烈,近期也轰然倒塌。

    说起来,这件事又再次回到了苏杭正在写的《大风》上。

    风起了,猪都能飞起来。

    风落了,还能不能继续飞,甚至,就算不飞了,能不能平稳落地,成为一个稳定前行的走地猪,也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

    当然,这些问题,苏杭还没时间考虑,围绕宏康的曝光,就又来了一大群人。

    首先找过来的,是博艺那边。

    苏杭之前不希望宏康有太多曝光,博艺也就跳过,毕竟相对于江东电子的热闹,宏康也确实不太引入注意。

    不过,现在既然已经引起注意了,当然也就要蹭蹭热度。

    连带着,由钟长林牵线的西地那非项目,负责人也跟着找了过来。

    本来一年营收只有500万的小药厂,在某个少年作家入局后,今年营收就可能直接破亿,当然引入注意。这也不免让西地那非给人更多的期待。

    再就是,河元这边,当初苏杭可是先找的自家这边的制药厂。

    没成。

    市里一开始不觉得什么,现在却是只想拍大腿。

    年收入破亿,一年上税少说也是千万级别啊。

    更何况,这还是只是一个开始。

    再看自家那破药厂,一年总营收也就两三百万,是营收,可不是利润!

    这对比,实在是让人挠心挠肺?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