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三七分 (第2/3页)
想要喂草。
稍微琢磨,苏杭很快笑着道:“秦叔,你难道不觉得,这是好事吗?”
“好事?”
苏杭笑道:“按照我的推想,我是说,美国在线,只是在想法上占了一个先机,一旦美国的老牌电信厂商注意到了ISP业务的市场潜力,肯定会亲自入场,到时候,只是寄生在别人网络上的美国在线,前景就很堪忧了。”
郑戍明和秦兆民显然都是聪明人,苏杭只是这么一点拨,两人脸上都露出恍然表情。
秦兆民道:“你的意思……嗯,我明白了,咱们……付出越多,将来也越不容易被踢走。”
“没错,”苏杭说着,又笑着道:“而且,咱们情况还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依旧有国企入股,将来,邮电部想要收编,也就收编了。不过,只要咱们把规模尽快做到足够大,收编的时候,秦叔,说一个不太贴切的比喻,到时候,固话和网络,谁当爸爸,谁当儿子,还不一定呢。”
秦兆民显然没有想这么深,听到苏杭的话,隔着镜片,眼睛都是一亮。
放弃体制内的编制跑来做这个项目,秦兆民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就如郑戍明刚刚所说,以他之前的资历,再熬几年,级别就要与郑戍明相当,但那时候,他也就四十岁左右,可比郑戍明还年轻十岁,简直前途无量。
当下……
如果真把这个项目做成了‘爸爸’,那前途,更是无量。
秦兆民还知道另外一些事情,比如,一直有人提起的,拆分重组邮电部的事情,一旦邮政和电信拆分,到时候,自己的机会只能更大。
苏杭和郑戍明坐在面包车二排的并排座位上,秦兆民在前面靠窗的单人位置。
听到苏杭言语,秦兆民明白了,郑戍明更加明白,却是差点要抬手给这小子一下:“你小子,正事还没做呢,别想这些弯弯绕绕。”
苏杭很无辜:“郑伯伯,你们让我说呢。”
“说正事。”
郑戍明开口,前面的秦兆民都收敛几分,转而谈起具体该怎么操作ISP项目的细节。
苏杭的态度,还是以中原省这边作为试点,然后,铺向全国。
苏杭也知道,因为自己近期闹出的动静,很多省市也纷纷跟风进来,加大对互联网产业的投资,其中不乏同样开做ISP项目的,但,这就需要自家这边更加稳住。
先把网络铺开,把技术吃透,把成本降下,扎扎实实做完这些基础,到时候,就能短期内攻略全国。
说着话,很快回到城北的铸件厂大院。
面包车停下,苏杭几个刚下车,就见郑春带着几个人直奔后面洪绫驾驶的桑塔纳。
发现搞错,又连忙奔向这边:“小杭,你……嘿,老郑,老秦,你们也在啊。”
于是难免一番招呼。
因为郑戍明两个的缘故,招呼过,郑春又介绍过身边几人,倒是没有立刻说正事,嘻嘻哈哈一番,就想带苏杭出去吃饭。
郑戍明当然看出郑春意图,虽然很想和某个臭小子继续聊,但也只能烦人。
时间是下午六点多钟,天色都开始暗下。
既然要出去吃饭,苏杭交代陶暖瓷、洪绫等人一番,就跟着郑春一起离开。
上了车,刚离开铸件厂大院,亲自开车的郑春就对副驾驶上的少年道:“也是推不掉的几个人,咱们桑河酒在冀北省的经销商推荐过来。不过,也很有诚意,直接拉了300万现金,说着也就意思意思,你如果需要,短期内筹两三千万都不是问题,只想投资一下你这边的项目。”
前些日子与郑戍明商定的两家私募,银杏资本和富策资本,都已经开始吸收投资。
不过,计划第一笔各自先拉1亿元,两个加一块足够记入这年代内地富豪榜前十规模的一笔钱,因为有苏杭的加持,简直是蜂拥而来。而且,明知道风险更大,基本都是想要直接参与股权投资。
来自各方面的意向基金,苏杭和郑戍明都还没有拍板多少,但四面八方,依旧在纷至沓来。
就像此时。
直接拉来一大笔钱想要投资的,最近一些日子,比比皆是。
车里就郑春和苏杭两个,也没有太多个顾及,苏杭坦白道:“郑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