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章:关于收尾 (第2/3页)
苏杭还不知道郑春的心思,实在太忙,虽然回了老家,却没时间与陪同而来的父亲一起去常林看看,只在下午和赶来镇上的爷爷奶奶和二叔等人碰了一下面,就匆匆返回市区。
带了洪绫。
上午的《花木兰》演完,洪绫就直接缠在了某个少年身边,好在还算晓事一些,明白太多外人在,事情也大,没有太出格的举动。
紧接着,采访来到第三天。
上午是‘美丽河元’征文活动相关。
河元二中的一间会议室内,评委组所有成员,还有苏杭这个‘创作指导’,全部到场。
今天又做了新发型的蒋副校长当场朗诵了一篇文章,显然提前很是准备一番,声情并茂。
苏杭都有些感慨,不愧是做过语文老师,功底没有放下。
主要是,还挺赏心悦目。
央视方面也特意多给了一些镜头。
苏杭就觉得,这么一来,两位副校长,蒋文萍再得一大分。
因为在座都是师长,苏杭这个‘创作指导’虽然特别,这个上午反而什么风头都没出,中规中矩的参与讨论。
午饭之后,下午是两个多小时的室内访谈,地点就放在学校的一间小会议室。
内容主要是针对这几天的行程,央视方面准备了许多问题,关于学习,关于写作,关于‘送戏下乡’等等。基本还是苏杭之前回答过许多媒体的车轱辘。不过,也一点不敢懈怠,一一认真回答。
随后来到苏杭所属的高二三班教室。
连续三天,收集了足够多的素材,采访组长严建峰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送戏下乡’那一块先不说,针对某个少年作家,他已经报上了一个新闻标题,并且获得了批准。
最后场景放在教室,也是严建峰设想中的一次收尾。
忙忙碌碌的少年作家,兜兜转转一圈,再次回到校园,回到教室,重新开始了本该属于他这个年龄少年的学习生活。
不过,严建峰亲自查看了高二三班教室之后,又产生了另外一个想法。
因为被教室内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