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6章 不存在悬念的竞赛 (第2/3页)
在金融战场节节败退之际,必须在技术战场上夺回决定性优势。
也就是赶在华夏之前,率先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并网发电,由此抵消华夏方面在发电和输电技术领域的领先。
而这千斤重担,自然无可避免地落在了Helion Energy公司的肩上。
并且,从更高的历史维度来看,人类未来五十年,甚至一个世纪的发展格局,都将极大地取决于这家成立尚不足十年的私营企业,能否在接下来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技术竞赛中创造奇迹……
《金融时报》的预判迅速成为现实。
就在《白皮书》发布的第二天,参议院以94:6的悬殊比例通过了《新时代能源法案》,其核心内容正是向以Helion Energy为首的数家聚变研发企业提供总额高达450亿美元的直接资金注入,同时还要求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等机构必须无条件向这些企业开提供“全方位、无保留”的技术与人力支持。
此外,法案甚至包含紧急征用权条款,允许在必要时为聚变项目调用国家战略储备物资。
Helion Energy公司创始人大卫·特莱随后也公开宣布,他们将加快“猎户座”计划的推进速度,计划在不超过15个月的时间里建成完工并实现商业发电——
15个月。
这一时间表显然是在针对华夏此前提出的18个月目标。
特莱的宣言充满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也透露出巨大的压力与风险。
太平洋两岸围绕人类终极能源的掌控权,似乎又一次进入了令人窒息的竞速模式。
全球的目光聚焦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科技豪赌上,空气中弥漫着“赢家通吃”的紧张气息。
然而实际上,这场竞赛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任何悬念。
因为18个月,根本就不是常浩南的极限……
……
时间悄然滑过大半个年头。
辽西大地上,秋末的寒风已颇具凛冽之势。
随着螺旋桨撕裂空气的声音传来,一架直12VIP型直升机的身影缓缓出现在天边。
而在它周围不远处,还有另外三架体型稍小的武装直升机,形成了一个Y字形的护航队列。
直升机编队在“聚能一号”示范堆施工现场上空缓缓下降高度,然后开始绕着已初具规模的电厂主体结构低空盘旋。
直12的客舱内,胡长贵额头紧贴着的舷窗玻璃,向坐在对面的常浩南进行汇报:
“常院士,我们采取了主体结构和配套设施并行施工的方案,目前项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