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9章 这位常院士未免太过激进了 (第2/3页)
立即上前,将一柄钥匙交到张汝宁手中。
“咔哒”一声,金属箱打开。
里面是几块用防震材料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硬盘。
以及一个厚厚的、封面印着“绝密”字样的文件袋。
“这是我们长光为下一代国产ArF浸没式光刻机‘ArF-1800’项目准备的几种核心折反式物镜组设计方案。”
张汝宁的语气带着淡淡的自豪,同时还有几分庄重。
坐在常浩南另一边的吴明翰适时开口道:
“虽然目前还处于方案论证阶段,尚未最终确定采用哪种设计路线,但毫不夸张地说老张的方案,就代表了国内光刻物镜设计的最顶尖水平。”
张汝宁闻言笑了笑。
但这一次却并未出言自谦。
而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常院士,如果不是火炬实验室的名头,加上您亲自开口,那这些东西,是绝对不可能带出长光大门的。”
在这种场合下,需要对自己的成果表现出一些自信。
再者,过分的谦虚,也是对其它项目参与者的不尊重。
紧接着,他的语气又恢复严肃:“另外,虽然是带出来了,但根据规定,不能复制,不能拍照,演示交流结束后,我必须原样带回。”
大家都是体制内的技术人员,自然知道规矩。
常浩南也看得出对方的重视程度已经拉满,也赶紧配合地接了一句:
“我代表火炬实验室,对张研究员,以及长光集团的诚意表示感谢!”
“好!”张汝宁点点头,神情放松下来。
然后示意助手将其中一块硬盘连接到会议室的专用电脑上:
“那我们就开始?您这边的新理念,或许可以和我们这几个方案交流碰撞一下。”
ArF-1800项目是长光的心血,对标的是ASML的NXT:2000i系列,属于当前DUV体系下的最顶级产品。
他也很想看看,对方能拿出什么新的理念来交流。
然而,常浩南却轻轻摆了摆手,示意那位助手先别动:
“张研究员,先不急着看资料。”
这个态度,让另外二人有些愕然。
“火炬实验室的新理念,是完全……颠覆性的。”常浩南解释道,“现有设计方案本身的参考价值恐怕有限,关键在于思路,包括折反式系统的设计方法,还有一些关键过程和数据。”
张汝宁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眼底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讶异和……不服气。
参考价值有限?
他带来的可是对标国际顶级DUV光刻机的核心光学设计方案!
这位常院士的口气,未免太大了些。
不过,他倒也不至于表露出来,只是点了点头:“那我们就客随主便听常院士您安排就是。”
常浩南也看出了对方的小情绪,但只是起身,做了个请的手势:
“二位跟我来。”
张汝宁和吴明翰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疑惑。
对方强调两个人,那意思当然是不能带随行人员。
好在这是国内,倒不用担心什么摔杯为号冲出五百刀斧手之类的剧情。
于是两人将随行人员留在会议室,只身跟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