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九十六章:惊动朱元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九十六章:惊动朱元璋! (第3/3页)

玻璃窗,看到朱棣的表情,极力忍笑。

    目视所及。

    兔子、鸡、鸭……

    遍地跑。

    远处,头顶着乱糟糟‘鸡窝’发型的周潮小子,正带着一群人,手忙搅乱追赶乱糟糟的家禽。

    朱棣下车后。

    周潮小跑着过来,脸微红,气喘吁吁挠头,“师傅,你怎么来了,我这里一点儿准备也没有……”

    哼!

    朱棣笑着轻哼一声,抬手指着到处狂奔乱窜的动物,“怎么没准备,这不是在欢迎师傅吗?欢迎仪式挺盛大,挺热闹……”

    周潮咧嘴讪笑,挠头道:“师傅,别说了,我家那小子来了,一不小心,把鸡舍、兔舍、鸭舍……的门给打开了……”

    朱棣伸手揉了揉周潮,宛若鸡窝的发型,提醒道:“头发该剪一剪了,邋里邋遢都成什么样了,你家媳妇儿,前些天,和你嫂子、师姐们入宫,还和你师娘说,你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回家了。”

    周潮娶了叶茂的小闺女。

    说实话,他这些学生,不务正业,不当官。

    其实,不知内幕的很多人,并不愿意把闺女嫁给他们。

    倒是叶茂这些官员,很清楚这些孩子们从事的事情,对未来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很愿意把自己闺女、侄女托付给他们。

    对此,他也没有阻拦。

    只要对方给他学生牵线的女孩子,贤良淑德,是个好女子,他就支持。

    也就是叶家小女贤良。

    换个出身富贵的女子,这小子把自己搞得这般邋里邋遢,或许早开始闹腾了。

    这不,周潮忙的不回家,就带着儿子亲自来看周潮。

    周潮讪笑点头,“师傅,我本来决定,今天就回去的。”

    哼!

    朱棣瞪了眼,要不是媳妇带着孩子找来,这臭小子,能今天回去?

    “你研究的那个食物链怎么样?”

    周潮一边陪朱棣往里走,一边好奇询问:“师傅,是不是朝廷那边的蝗灾越来越严重了?”

    “你怎么知道?”

    周潮悄悄撇了撇嘴,小声嘀咕:“猜得呗,根据两年前,梁国公介绍蒙汉示范区的蝗虫变多,今天师傅来了就问我食物链研究情况,再结合师傅对咱们中原的感情,猜也能猜到了。”

    毛骧跟在后面偷笑。

    如今,也就周潮这些小家伙,才敢和少爷如此说话。

    “猜对了!”朱棣点点头,跨步走入研究室门内。

    入眼,一个个玻璃‘相框’挂满了四面墙壁。

    里面都是各种昆虫、植物、动物标本。

    紧挨墙边,还放着一排显微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涉及到光的折射和聚焦。

    虽然原理稍微有所区别。

    可当望远镜被制作出来,七八年后。

    洪武二十六年,父皇、母后离开几个月后,一家专门从事玻璃制作和研究的工厂,终于按照周潮的要求,搞出了这台,能够查看细微事物的显微镜。

    很大,很原始的古董货。

    光源都是通过玻璃镜子在光线传递筒中,几次折射形成的。

    白天,可以折射太阳光。

    晚上只能折射灯烛光线。

    所以,这台显微镜,晚上的观察效果很差劲。

    朱棣站在桌前,俯身,一只眼睛紧挨着目镜,调整光源镜筒。

    发现,载物台内观察物,应该是某种植物的细胞。

    ……

    朱棣观察时,周潮回答道:“师傅,食物链我们已经研究完了,虽然尚未真正实践过,不过,只要师公让咱们燕华帮忙,我有信心,帮助大明迅速解决蝗灾,目前,鸡培养了四千只,椋鸟更是培养繁育了十万只,即便还不够,依着中原这些年,乡土村社建设,每个村子里,都有养鸡,筹集足够的鸡不成问题。”

    ……

    就当朱棣听取周潮介绍时。

    金陵。

    皇宫。

    奉天殿,也正在进行一场十分激烈的午朝。

    “太子,臣和张玉曾代表蒙汉示范区给周潮的生物研究投资过钱,现在请周潮回朝帮忙消灭蝗灾,完全合情合理,不能再拖了,否则,蒙汉示范区今年,不光粮食绝收,甚至,就连牧草都可能被蝗虫啃光!”

    ……

    蓝玉情绪激动,看着坐在龙庭,龙椅旁侧的朱标。

    蓝玉话音刚落,方孝孺恳切道:“太子,蒙汉示范区一地涉及数百万百姓,而且,北方的山西、北平、陕西等地,纷纷递上折子,汇报,这些地方也出现了零星蝗灾现象,臣担心,蒙汉示范区的蝗虫,一旦啃光蒙汉示范区内的庄稼牧草,会越过长城南下。”

    刘伯温于洪武二十六年,跟随朱元璋回朝后,就退下来了。

    临走前,向朝廷推荐了方孝孺。

    如今,方孝孺位居大明朝左相,内阁第一人。

    “危言耸听!”户部尚书,同样位列阁臣的黄子澄冷哼反驳,“从古至今,就没有发生过,蝗灾越过长城之事,何况,鸡能吃蝗虫,我们也知道,朝廷只要收集足够多的鸡,送到蒙汉示范区就是了,还用得着请一个外人回来,为咱们大明治理蝗灾?”

    “无耻!”

    铁铉气急,指着黄子澄,大骂:“黄大人,你可知,鸡是杂食禽类,放多少鸡,才能在消灭蝗虫的同时,不伤害牧草和农作物!鸡粪多了,会灼烧草根,导致牧草死亡,本朝有人知道这些合理的数据吗?”

    “求人帮忙不丢人!”

    “不懂装懂,对百姓不负责任,才丢人!不光丢人,还无耻!”

    “你!”

    ……

    顿时,朝堂内,两派开始吵得不可开交。

    朱标微微皱眉。

    衣袖中的手,默默捏紧。

    难道,不求助老四燕华,大明就连蝗虫都治理不了?

    黄子澄这派不赞同求助的,除了反对,为什么就没有人去研究,放多少鸡合适!

    只是一味反对,可就没有一个人愿意去研究!

    ……

    武定门。

    一辆马车,在数百精骑护送下,缓缓入城。

    “陛下!是陛下的马车!”

    “陛下回来了!”

    “肯定是为了争吵不休的蝗灾之事!”

    “陛下回来就好了!”

    ……

    百姓看到马车时,纷纷激动议论。

    朱元璋双手握着一根拐棍,看着车窗外,立于街面两侧的沼气灯杆,笑问:“听说,这些年,你们两的工厂,已经掌握了大型铁管铸造工艺、玻璃灯罩吹制工艺?”

    已经略显成熟的雄英和采绿坐在对面。

    闻言,采绿笑着回答:“皇祖父,在师傅派回的工程师教导下,工厂的工人,已经把这些技术吃透了。”

    朱元璋看着采绿,欣慰点点头,“你们比某些人强,这些技术,想要学习,为什么不能主动张口求教,为什么,偏偏选择,盗取的方式!”

    砰砰砰!

    朱元璋手中拐杖,用力戳着车底板。

    “咱看他是太子当久了,把自己的面子看的太重,把那些没用的羽毛,当做了宝贝!舍本求末!糊涂!愚蠢!”

    雄英、采绿沉默。

    皇祖父说谁,他们都清楚。

    这回,父亲恐怕,至少都要挨训了!

    朱元璋发火后,情绪平静许多,说道:“把这些糟心事处理了,今晚,你们两乖孩子,陪皇祖父看看咱们金陵城夜晚被点亮的景象。”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