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六十三章:一定要阻止他去燕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六十三章:一定要阻止他去燕藩! (第3/3页)

着朱棣一脸不在乎,不由没好气哼了声。

    “咱希望宋濂这个老东西能坚持住,去你燕京看看,这样,有利于大明年青读书人,接受新风。”

    朱元璋说着,话锋一转,好奇问:“你治下的文官,都能做到你讲述中,去农田发自内心尊重农民,去工厂,发自内心尊重工人?”

    朱棣用手帕擦了擦嘴,摇头笑道:“父皇,怎么可能,这群人也是从咱们中原跟我出海的,数千年,尊贵卑贱、官僚主义、官本位思想怎么可能这么轻松改变,不过,他们现在就是虚情假意,去了村里,也不敢吆五喝六,颐指气使了。”

    “想要扭转陈腐之气,真正做到我所说的实践性传统文化文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通过提高百姓政经地位,让官员不敢吆五喝六,在官员和百姓、精英和百姓相互长时间磨合后,人们习惯了这样做后,就会慢慢从不敢,到习以为常,最后认同。”

    朱元璋默默点头。

    老四的两个理念,本质上,就是通过赋予百姓更高更大政经地位。

    实现中枢下面的力量平衡。

    但没有太大削弱中枢的集权,导致权利涣散,中枢战斗力衰减。

    说白了,就是把下面县官、士绅、商人的一些正经地位,通过两个理念,分润给百姓很多。

    这套理念中,充满了浓烈的斗争思维。

    朱元璋收敛思绪,笑着提醒:“吃饱了,就抓紧时间休息,辉祖已经催了好几次,邀请你去金陵工业区,帮他把把脉,而且,蓝玉昨天也回来了,和京营的瞿能、朱能、丘福他们商议,向爹提出邀请,想邀请你去京营看看,咱答应了。”

    朱棣不由扶额,无奈道:“父皇,我还想去金陵周边的城池、农村好好看看,我的人民经济、精英经济论述,缺乏一些反面的实践参考,明天去完京营,再有什么邀请,你可别替我答应了。”

    哼!

    朱元璋笑哼,“好像很多人稀罕你似的,除了蓝玉他们,自己想想,谁还会邀请你。”

    “我先去睡一会。”朱棣脸微红,起身匆匆就走。

    哈哈……

    身后传来众人的笑声。

    ……

    午后。

    朱棣和徐辉祖汇合,乘坐马车出城。

    “这是燕王的马车吗?”

    “俺看到燕王了!”

    ……

    百姓透过玻璃窗内的薄纱,看到朱棣时,激动议论。

    “听说,给皇子皇女们讲课,大儒宋濂宋老先生,都说要去燕王的燕藩呢!”

    “现在已经有三位影响力极大的大人决定去燕王燕藩看看了,阁老刘伯温、韩国公李善长、大儒宋濂!”

    “这三位大人的影响力可不小啊!连这三位都主动提出,想去燕王燕藩看看……”

    ……

    马车内。

    徐辉祖坐在朱棣对面,拉上车窗玻璃,笑道:“姐夫,自从陆续传开,阁老、韩国公、宋大儒主动请求去姐夫燕藩看看后,这个消息,就在百姓、读书人中间,引起了极大议论。”

    实在是这三人的影响力太大了。

    “现在,百姓都在议论,还会有谁,主动提出来,去燕藩看看,这回,咱爹肯定也要去,我估摸着,等汤二叔过年回来,也会提出去看看……”

    这些老一辈,无论是在读书人间,还是在军中影响力都不小。

    ……

    姐夫、小舅子二人谈话功夫来到金陵工业区。

    马车在工业区外面停下。

    朱棣下车。

    在徐辉祖的陪同下,走入里面。

    八座在燕藩已经更新淘汰的小高炉,首先映入眼帘。

    八座高炉,只有两座冒着烟。

    其他六座,锈迹斑斑。

    日常保养维护太差了。

    他燕藩那边,这种更新淘汰掉,拆卸了的小高炉,工人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保养。

    崭新如初肯定不可能。

    但依旧立起来,没有任何隐患,马上就能投入生产。

    工人们之所以如此爱惜这些更新淘汰的小高炉。

    因为,这些小高炉是工厂的资产。

    这些资产只要能出售,工人们就能按照身股分钱。

    哎!

    徐辉祖叹了口气,介绍道:“得到水泥制造技术的商人们,尝到了甜头,现在一群太子系的成员,又在游说太子放开高炉冶铁技术,我要是无法让金陵工业区起死回生的话,未来,连这两座还在生产的高炉,恐怕也会熄火。”

    “为什么,这技术到了私人手里就能盈利赚钱,可在朝廷手里就不行,吕兆被陛下罢免后,锦衣卫联合御史台、刑部、对整个工业区的账目,都进行了详细交叉调查,也没发现贪污腐败的情况,若非如此,吕兆哪怕是太子侧妃的兄长,恐怕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

    朱棣一边听徐辉祖讲述金陵工业区的内幕。

    一边看着正在施工操作的工人。

    这些工人满脸麻木。

    和他那边,工人干活时,都哼小曲,要么一起喊一些诨号子,完全不同。

    朱棣收回视线,往前面走去,边走边说:“朝廷这边,毕竟代表着朝廷,无法对工人进行残酷剥削,而工人和以前在匠作监其实一样,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不出错,保住这份饿不死,富不了的活计就行了,缺少动力。”

    “私人工厂不同,现在虽然农村百姓日子还算不错,可大明这么多城池内,有多少人,为了一家老小一日三餐拼命?”

    “那些私人工厂主拼命压榨,也根本不怕没人干活,你不干,其他人还会干,这就好像乡土村社没有全面建成时,农村的佃租,士绅涨租也根本不怕没人租地,七成租子,你不租,一定有其他人租……”

    “私人工厂除了拼命压榨,相较于朝廷工厂,还有其他节约成本的方法,为了多赚钱,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他们会货比三家,在运输环节,他们也要货比三家,挑选最便宜,且能满足需求的。”

    “吕兆他们这些人,据说天天坐在官房内,连工厂一线都很少来,你认为他们会为了给朝廷节约成本,这么累死累活吗?”

    “他们会为了冶炼出来的铁,累死累活,寻找销路吗?”

    ……

    徐辉祖顿时豁然开朗。

    苦笑摇头,“姐夫,还真全都让你说中了,我看过原材料采购账簿,这几年,除了官办的原材料来源,其他原材料来源,数年没有任何改变,而且,随着朝廷百万新军整编结束,工业区内部铁需求量降低,吕兆等人除了在金陵范围内试着销售产出的铁,就没有去其他地方寻找需求方。”

    话罢,徐辉祖看向朱棣,“姐夫,这官办工厂,不搞雇工身股制,就真的做不成吗?”

    “上下同欲者胜!”

    朱棣突然开口,同时停下脚步,看着徐辉祖,“这句话,你应该听过对吧,你也在领兵,应该很清楚,想把数千上万人,凝聚在一起,打造成一支战斗力强的军事团体,需要什么?”

    “其实就是上下同欲者胜,欲,是多种多样的,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的同欲是利益。”

    “但也可以是一种精神,这里的工人,每天瞧着官老爷坐在班房喝茶聊天,而他们拿着很卑微,只能勉强养活家人的报酬,如何能有积极性?”

    “你想重振金陵工业区,就要做到上下同欲,深入一线,和工人们干一样的活,吃一样的工餐、受一样的苦,你带头发挥的精神作用,一定会感染很多人,提振精神同欲,是眼下必须要做的。”

    “工人精神提起来后,你可以制定一些奖励计划,比如干得好,酬劳稍微增加点,另外,对于那些协助你管理工业区的官员,让他们去搞销售,卖出去工业区的产品,除去成本后的盈利予以提成。”

    ……

    “这是一套人治办法,一旦人离开了,很有可能落得一个人走政息的结果,但在不搞雇工身股制,形成利益同欲的情况下,这套办法,或许是官办工业区,唯一的活路。”

    “你要说服太子,对能干者,设定一些,在确保收支平衡前提下的奖励制度。”

    ……

    大明走到今天这个,农村乡土村社发展受限。

    城中百姓生活越发艰难的地步。

    其实说到底,就是上下不同欲。

    百姓阶层和精英阶层的想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严重的矛盾。

    这个时候,想要突破瓶颈期。

    解决这种困难现状。

    就必须疏通精英阶层和百姓阶层,实现上下同欲。

    办法也很简单。

    一手扶持革新派,一手握着屠刀,把凡事不愿意转变思想的,全都清洗掉。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