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五十八章:朱棣准备的贺礼!无限可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五十八章:朱棣准备的贺礼!无限可能! (第2/3页)



    日常施政,处理下面递上来的折子,也不能一人决定,要和各部开会,少数服从多数来表决。

    对地方折子提交的问题,做出处理意见后,提交王爷,同时要标注,每个人的意见。

    一般的小事,王爷会直接通过。

    表决中,虽然满足少数服从多数,但支持和反对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王爷会认真处理,有时候会同意文官各部的处理意见。

    有时候会否决。

    总之,就是抓大放小。

    叶茂这个没有在各部,担任实权部长的部长。

    与其说是宰相。

    还不如说,协助王爷,协调各部。

    权力有。

    但肯定没大明的宰相大。

    至于兵部。

    在他们燕藩不存在。

    燕藩的武装力量为海军部、陆军部、后勤部、训练部。

    后勤部主要和文官各部协调后勤寄养。

    训练部则是为海陆两军新兵进行初步训练。

    和平时期,四部互不统属。

    一旦战时,会立刻从四部抽调将领、参谋,组成用于协调作战的联勤指挥部。

    这样的联勤部组建训练,这些年,已经搞了无数次,大家早熟悉了。

    反正,根据这些年身处其中的感觉。

    貌似这种安排,比朝廷设置兵部、五军都督府更好,更顺畅。

    和平时期,各自职责分明,没有推诿扯皮。

    战时,四部归属统一的联勤部调动。

    每年年终,都要给他们军方开支做预算。

    这笔钱,包涵将士们的军饷、军备维护、演习、训练等等……

    预算做出来后,这笔钱就会被财部锁死,无关军事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动用这笔钱。

    而他们军方四部想动用,则要申请。

    使用要受到财部、督察部联合监督。

    这种开支预算,属于和平预算,一旦战时,按照燕藩的规矩,就是不设预算,一切以打赢战争为准则。

    叶茂看着眼巴巴盯着他的军方四部,笑笑,展开折子,“首先,今年是海军一百五十艘更新战船,付尾款的最后一年,全年,为海军付尾款八十万两!”

    ……

    叶茂从海军开始,一条一条顺理总结。

    说到最后,合上折子,笑道:“其实,今年咱们得收入很大,可由于海军新建、新建世纪大桥、农田水利,以及纵贯吕宋、东番的永备道路,都到了向各个工厂付尾款的期限,所以,才导致,今年比去岁节余还少。”

    “过去几年,咱们大搞建设,造成的财政负担,今年全都还清了,随着这一翻大建设完成,明年开始,我们燕藩治下的农村粮食产量会更高,而随着新式马车、自行车、钟表这些工业品在明年开始对外销售,可以展望,明年,咱们燕藩会迎来一个爆发期,我们估算,明年咱们燕藩的财政节余,至少三百万!”

    俞靖、谭渊为首的军方各部将领,顿时眉开眼笑。

    这很了不得了!

    大明朝这些年的节余才多少?

    好像是五六百万吧。

    但大明朝有数千万人口呢!

    反观他们燕藩呢?

    只有三百多万人口!

    这全都得益于,燕藩工业发展的好。

    “王爷,没想到这工业这么赚钱。”

    “以前只觉得,搞工业,能促使咱们燕藩的武器越来越好,没想到,还这么赚钱!”

    “可不,别的不说,就说那个两匹骡子,或者驴子就能拉着收割庄稼的畜力收割机,在中原,一个人能伺候好十亩地就顶天了,可看看咱们燕藩,一个个乡土村社中,现如今,只有三成壮劳力伺候庄稼,其他的都在村办工坊做事。”

    ……

    朱棣任由众人议论一会儿后。

    又主持了明年全年预算。

    明年施政建设大目标。

    等一切事情,形成决议后。

    已经是下午了。

    中间,众人就凑合着,一边议事,一边随意吃了点东西。

    朱棣看看外面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

    总结道:“明年,军队方面,就是有一批跟随咱们好几年,年龄已经大了,而且也没有晋升希望的老兄弟要退役,农部、训练部、财部要做好预案,提前准备好,给老兄弟们的田地,以及退役补贴,都要做到位,如果有人不想回去种地,想从事工商业,你们也要帮忙把关、予以一定扶持……”

    这些年,军中教育一直没有断过。

    工学、农学课程,将士们全都有学习。

    有些老兄弟,或许想要根据军中学到的知识,去从事工商业。

    “安置这些老兄弟,尽可能往吕宋本地人聚集的村子安置,咱们这批经受过军中教育的老兄弟,那可都是宝贵的人才,现在咱们治下,吕宋本地人聚集的村庄,乡土村社还十分欠发展,需要有人去带头,做个榜样。”

    ……

    文武两班不约而同点头。

    吕宋本地人聚集的乡土村社欠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些吕宋本地人,传统习惯不好,属于那种吃饱了,就没有动力的。

    其次,开化度无法和大明百姓相比。

    无论是眼界,还是伺候庄稼的技能,都不行。

    “我们的发展是喜人的,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其中的隐患,尤其是在咱们燕藩内,如果乡土村社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以迁民居多的乡土村社村庄发展迅猛,而以吕宋人聚集的村庄发展滞后,最终形成严重不平衡,将来,一定会给咱们得事业,带来很多不利和麻烦。”

    “今年我出去转了转,发现一个现象,吕宋本地人其实不是天生懒,不是不想过更好的日子,他们只是不会,同时没有一个学习的榜样,咱们来到这里前,他们从没有看到更好,也没有人教他们,怎么变得更好。”

    “一些迁民和吕宋本地人杂居的村子,吕宋人经过对咱们迁民的观察,被咱们百姓的质朴和善良感染,这些年,纷纷勤劳肯干。”

    ……

    “为什么,我要让咱们军中老兄弟去吕宋人聚集村呢?”

    “首先,这些年,咱们时不时把军中兄弟拉出去,深入村子里修村路,搞建设,吕宋本地人经过初期对咱们将士的害怕,如今对咱们得将士,已经产生了信任和敬佩,只要军中老兄弟们,分配到这些吕宋本地人聚集的村庄,我相信,他们很容易被这些百姓接受。”

    当初把将士们拉出去,去村子里修路,搞建设。

    可不单单只是为了搞建设。

    其实,就是为了今天做准备。

    “其次,咱们军中兄弟,都是有知识,有技能的军人,这些年,他们接受咱们军中教育,不光掌握了技能、知识,我相信,他们的道德品格,经过咱们这个大熔炉培养,也经得起考验,未来,咱们军中,到了年龄,如果还没有升迁机会,都要退役,让他们回家娶妻生子同时,把在军中学到的东西,带向民间,无论他们从事工商业,还是去村庄务农,我有理由相信,他们都能对咱们燕藩民间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他对此十分自信。

    朝廷的兵,不当兵后,或许会变成一个兵痞。

    但这些年,一直以人民史观教育的燕藩新军,至少,绝大多数,都不会沦为欺善怕恶,为祸乡邻的兵痞。

    在异域,想统治一群异域之民。

    并且将其同化为华夏人。

    可不是光给点好处就行。

    军队还要除威慑,树立一种文明、正义之风。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你们谁还有补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